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有關日本協助太平洋島國應對氣象災害之作法,報請鑒參。

  • 建檔日期:112-09-19
  • 點閱:18

一、依據日經產業新聞本(112)年9月18日新聞指出,隨氣候變化加劇,旱災、豪雨及風暴等極端氣候將更為頻繁,基礎設施脆弱,經濟基礎薄弱之國家更易受到災害影響,且須較長之恢復期。例如本年3月南太平洋島國萬那杜遭颶風侵襲,有85%國民受到影響,財產損失金額達4.3億美元,相當於該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之45%。預計本年11月底第28屆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大會(COP28)將討論氣候變化對經濟及基礎設施之影響及氣象災害之救濟等議題。
二、太平洋島國與日本在體育(橄欖球)及漁業等領域具深厚關係,這些地區亦最易受氣候變遷影響。世人較關切島國遭遇海平面上升之問題,惟逐年增加之颶風侵襲亦為一大隱憂,島國期待日本之援助及支持。
三、建立早期警報系統:
(一)為預防災害,於本年2月召開之太平洋島國論壇峰會提議須建立颶風預測及早期警報系統。另2022年COP27之討論焦點著重於補償因氣象災害造成之損失,就此議題日本則提倡早期警戒系統之重要性。
(二)日本之氣象衛星「HIMAWARI」為南太平洋13個國家,包括澳大利亞、薩摩亞、斐濟及萬那杜提供即時氣象資訊,並與美國及澳洲等合作將氣象資訊用於早期警戒系統。
(三)中長期而言,太平洋島國須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之建設及更新。日本政府已協助進行風暴潮(Storm surge)風險分析,對於基礎建設規畫給予寶貴意見。
(四)災害發生後須進行緊急救援,航空運輸係其主要方式。雖然島國之部分機場位於海岸,但通常海拔較高或有珊瑚礁作為天然防波堤,需注意機場至市區之交通及燃料之運輸。除強化單一之設施,更須從整體考慮規劃運輸系統。
四、重新檢視城市發展計劃及培育人才
(一)重新檢視城市發展計劃,例如斐濟因城市人口增加,原計劃進行住宅區開發,但因該地區遭遇風暴潮之風險較高,期與當地政府進行深入對話後重新檢視。
(二)人才培養亦係重要之中長期策略。為制定符合當地之政策,須培養當地專家運用衛星資訊、模型或人工智能之能力。
(三)日本在進行風暴潮風險調查過程中,已有當地學者及技術人員參與交流,並接受日本「HIMAWARI」衛星之專業訓練,亦有相關背景之留學生成為當地氣象局高層。隨災害頻發,已有越來越多之企業參與至氣象預測領域,藉由學界與企業界之深度合作,以人為本之合作模式將成為日本在應對氣候變化之一大優勢。

駐日本代表處經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