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各國盤點巴黎協定進展的11項重要主題

  • 建檔日期:107-05-01
  • 點閱:595

5月波昂氣候會議將舉行Talanoa Dialogue,各國談判代表與各非締約方代表將以太平洋說故事傳統方式,針對應對氣候變遷3大核心問題進行交流,3大問題為:我們在哪裡?我們想去哪裡?我們如何到那裡?此對話(Dialogue)目的在提升各國氣候企圖心,並於巴黎協定通過後首度盤點整體行動進展。於12月波蘭卡托維治召開的COP24會議上,對話將由籌備階段進入政治階段(political level)。由目前Talanoa Dialogue平台收到超過400份意見投書來看,有11項重要主題如下:
1.1.5℃與2℃:小島嶼國家鑒於關乎其生存而堅持1.5℃嚴格目標;而中國大陸僅提到2℃目標,認為能源取得、糧食安全與消除貧困等發展重點,不能為氣候目標所掩蓋;歐盟則支持巴黎協定條款所述之低於2℃並努力追求1.5℃之目標。
2.相互指責:雖然斐濟強調對話過程非對抗性,且著重於解決方案,但仍未能擺脫責任分擔政治。代表阿拉伯集團的沙烏地阿拉伯意見尤為明顯,其增加一問題:我們為什麼在這裡?其答案是工業化國家的歷史排放,卻未提及石油輸出國的從中獲利。在巴黎協定模糊貧富國劃分下,中國大陸仍強調「共同但有區別責任」原則,並認為已開發國家需提供更多氣候資金。
3.資金:最需要資金援助的非洲國家集團認為,公共來源資金應大幅增加,而不應僅將募資對象轉移到私營部門。
4.2020年前行動:巴黎協定為長期計畫,但已開發國家之前的資金承諾期限即將到來。目前新興國家與最貧窮國家已聯合推促已開發國家兌現2020年前氣候行動承諾,包括每年1,000億美元氣候資金與國家排放減量目標。
5.美國國內立場:美國政府未提交意見,但加勒比國家聯盟代其發布最新的美國國家氣候評估報告(Climate Science Special Report)。該報告表示,無論白宮立場為何,美國科學家都堅定支持國際共識,認為氣候變遷是真實的,是溫室氣體排放所造成。
6.聚焦化石能源:瑞士、哥斯大黎加、芬蘭、紐西蘭、瑞典等國,聯名投書建議改革化石能源補貼政策。理論上這項政策改革應容易推動,但實際執行卻受到特殊利益阻礙。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Stockholm Environment Institute, SEI)則提出如何阻止石油勘探、新煤礦與化石能源輸送管線等限制化石能源生產政策。
7.綠色飲食:ProVeg International呼籲推行鼓勵轉吃穀類、豆類、蔬菜之政策,若世界轉成蔬食,估計至2050年可減少70%的食物排放。
8.基於信仰:佛教慈濟基金會基於信仰亦鼓勵素食,其並表示:人類貪婪嚴重損害珍貴的地球之母,世界福祉應是每個人的責任,我們可從自我約束,控制不必要的慾望開始,並鼓勵每個人儘可能保護地球免受進一步破壞。基督教的貴格會(Quakers)則建議將與人口成長間接有關之女童與計劃生育之教育納入。
9.碳定價:國際排放交易協會(International Emissions Trading Association, Ieta)強調巴黎協定中有關跨境排放交易條款,可讓各國具成本效益地履行減量義務,並提升長期企圖心。而碳市場觀察(Carbon Market Watch)則表示,雖然目前污染成本太低廉,但呼籲就碳定價議題進行更具包容性的討論。
10.擁抱清潔技術:有數份提交書聚焦於如何加速低碳技術的發展與推廣。國際再生能源機構(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估計,2015-2030年間需要1.7兆美元投資以滿足各國再生能源目標。而全球碳捕存研究所(Global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Institute)提出支持碳排放地下封存政策的案例。
11.當心錯誤的救星:對於維持溫升低於2℃或1.5℃的模型,大幅依賴尚未經證實的負排放技術(即從空氣中去除CO2的技術),歐洲科學院科學諮詢委員會(European Academies Science Advisory Council)提醒勿過於樂觀,並列出與負排放技術有關的風險。

11 key themes as countries take stock of Paris Agreement progress-Climate Chang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