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在波昂談判討論本十年加強氣候行動議題上,中國反對“主要排放國”用語

  • 建檔日期:111-06-15
  • 點閱:23

為彌合1.5℃的差距,各國於2021年11月COP26同意建立一工作方案,以加快本十年行動。但在2022年6月波昂氣候談判中,未能此達成共識。
在德國波昂舉行的期中氣候談判中,中國反對在討論如何擴大本十年碳減排努力時提及“主要排放國”。
美國提議一加速減排並縮小與全球氣候目標差距的工作方案,以導致有能力的主要排放國採取具體行動”。惟在包括中國和印度在內的一群志同道合國家集團與阿拉伯國家集團反對此用語下,已從最新版本之非正式說明(informal notes)的總結討論中刪除。
加拿大氣候行動網络國際氣候外交經理Eddy Perez表示,美國與中國之間有一場乒乓球賽,並稱這場爭吵具有深刻的政治性。
美國一再試圖讓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國。2019年中國貢獻全球排放量超過27%。
華盛頓認為,中國排放的溫室氣體越少,氣候脆弱社區遭受的損失與損壞(losses and damages)就越低。
從歷史排放量來看,中國遠遠落後於美國。雖然“主要排放國”用語在G20(中國為成員國之一)等論壇中使用,但中國認為在正式的聯合國氣候進程中沒有意義,使用此詞語將創造一個新的國家分類,此並不是《巴黎協定》的一部分。
討論的背景是排放量持續上升的嚴峻景象。基於各國最新2030年NDC目標,估計將使本世紀末溫升達2.4℃。
各國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Cop26氣候談判中同意於2022年「重新審視並加強2030年目標」。到目前為止,只有澳大利亞承諾進一步減排(由原2030較2005減26~28%,提高為減43%)。巴西更新NDC承諾2030年較2005年減少50%目標(之前NDC承諾減43%),名義上提高2030年目標,但透過改變基線使更新NDC目標之排放量較2015年版NDC高。印度尚未兌現穆莫總理將提升2030目標的口頭承諾,Cop27主辦國埃及加強目標的時間仍然模糊不清。
根據氣候行動追蹤者(Climate Action Tracker)分析顯示,美國與中國碳減排努力都不足以使世界步上1.5℃軌道。惟兩國皆未表示可能提升目標。
Climate Analytics執行長Bill Hare認為,政府似乎認為採取更多行動太難了,世界似乎正在向災難夢遊。
為利於彌合1.5°C差距,各國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Cop26氣候談判上同意制定一項工作方案,以緊急加速本十年的減排。
於波昂談判,各國代表就工作內容、範圍與時程提出想法,以利於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的Cop27決議。但各國在所有議題皆意見分歧,包括推動進程等。各國提出之部分建議包括:協助各國加強與實施其NDC,縮小目標差距,加強部門行動,分享最佳做法與經驗教訓,以及增加資金等。
甚至對時程議題亦呈現爭議。中國、印度與阿拉伯集團表示,討論應該持續一年到2023年結束。脆弱國家、歐盟與美國表示,討論應持續到2030年才有意義。

China rejects ‘major emitter’ label in talks to step up climate action - Climate Chang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