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COP15峰會要點

  • 建檔日期:111-12-19
  • 點閱:12

於加拿大蒙特婁舉行兩周談判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COP15),於12/19通過保護生態系統的全球協定「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架構」(Kunming-Montreal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儘管擁有茂密熱帶雨林的剛果民主共和國持反對意見,但主席國中國與主辦國加拿大宣布該協定獲得通過。保護生態系統可支撐世界一半經濟並可防止已遭受破壞的動植物種群進一步喪失。協定要點如下:
30x30自然保護目標:承諾2030年保護30%土地及30%沿海與海洋區域,即30×30目標,原住民與傳統領土也將計入此目標。該協定並希望在本十年恢復30%退化土地與水域,高於之前提議的20%。世界將努力防止對物種眾多之完整景觀與地區的破壞,使其物種損失在2030年前接近於零。
保護自然資金目標:各國目標是確保每年從公私來源為保護倡議提供2,000億美元。其中,至2025年富裕國家每年應至少貢獻200億美元,至2030年300億美元。此似為剛果民主共和國反對的主因。一剛果代表認為,已開發國家應設立一個單獨基金,協助支援開發中國家的保護工作。
大公司應報告對生物多樣性影響:公司應分析和報告其營運如何影響生物多樣性問題並受其影響。各國同意大型公司與金融機構必須遵守其運營、供應鏈與投資組合的披露要求。該報告旨在逐步促進生物多樣性、減少自然界對企業構成的風險及鼓勵永續生產。
削減有害補貼:各國承諾2025年前確定消耗生物多樣性的補貼,然後取消、淘汰或改革這些補貼。並同意至2030年每年至少削減5,000億美元的此類補貼,並增加對保護有利的激勵措施。
減少污染與殺蟲劑:協定中最具爭議的目標之一是試圖將殺蟲劑使用量減少多達2/3。但最終通過版本則著重於與殺蟲劑及高危化學品相關的風險,承諾將其威脅至少減半,並聚焦於其他形式的害蟲管理。總體而言,該協定將著重於將污染的負面影響降至不對自然有害的水準,但通過文本未提出量化目標。
監測與報告進展:未來將監測所有商定目標進展,以防止該協定與2010年在日本愛知縣商定目標一樣卻從未實現。如同巴黎協定,各國將制定與檢視國家行動計畫,惟未明訂提交計畫期限。

Factbox: '30-by-30': Key takeaways from the COP15 biodiversity summit - Reu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