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在創紀錄的熱浪下,美國與中國重啟氣候對話

  • 建檔日期:112-07-19
  • 點閱:29

本週,在中國首都超過35℃氣溫下,美國氣候特使克里(John Kerry) 訪問北京,試圖解凍2022年因台灣主權問題而凍結的氣候談判。
克里與中國氣候特使解振華深夜對談,並會見總理李強與外交部長王毅,以示關係升溫。在美中擴大的敵對關係下,外界期望低,但專家謹慎稱讚此次訪問取得成功。
綠色和平組織東亞分析師李碩稱其為複雜救援行動的重要一步,而亞洲協會(Asia Society)的Thom Woodroofe稱其為小勝利。
當官員們在北京開會時,中國正經歷創紀錄熱浪,西北部分地區氣溫高達52℃。據IPCC AR6報告,近數十年,由於氣候危機,熱浪已變得更加強烈,尤其在城市。
如今,美國與中國皆規劃在COP28之前再舉行兩次會議,將討論如何提升中國蓬勃發展的再生能源併入電網(目前其電網以燃煤電力為主)及解決甲烷排放等議題。但中國政府警示,台灣問題的緊張局勢仍可能破壞談判。中國官方媒體稱,氣候談判離不開中美關係大環境,以及美國應妥善處理台灣問題。
第一天會談結束後,克里強調煤炭與甲烷污染的挑戰是中美聯合氣候行動的優先事項。在訪問結束時的新聞發布會上,他讚揚中國再生能源發電容量的成長,但美國認為中國擁有的燃煤電廠數量超過所需。雙方將討論擴大再生能源並將其整併入電力部門,以減少煤炭排放。
中國正在迅速推廣再生能源,預計2023年中國將增加之太陽能裝置容量將超過美國。但由於以燃煤為主之政策與官僚作風,使再生能源電力消費占比的成長速度要慢得多。
自美國總統拜登當選以來,美國優先採取措施解決甲烷問題,主要排放源來自化石燃料基礎設施、農場與垃圾掩埋場等。中國尚未加入美國與歐盟主導的甲烷減量倡議,政府長期以來一直在起草甲烷減量戰略,但尚未發布。克里表示,將甲烷納入氣候努力將是進一步討論的主題。
但克里的訪問並非沒有衝突。週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Jake Sullivan表示,中國不是開發中國家,世界應向中國施壓,要求其採取更加積極行動減少排放。
今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議上表示,雖然中國堅定不移地致力於實現其氣候目標,但實現這些目標的路徑以及實現這些目標的方式、速度與強度應該而且必須由國家自己決定,而不是被別人左右。
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研究員Bernice Lee認為美國與中國都不想被視為向對方做出任何讓步。習近平的講話向中國地方政府與官員發出積極信號,表明中央政府致力於實現這些目標。鑑於雙方國內政治條件,共同但分別採取行動或領導是兩國在氣候行動議程上取得進展的唯一途徑。

Under record heatwave, US and China unravel climate talks - Climate Chang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