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氣候融資:歐盟考量如何讓中國挺身而出

  • 建檔日期:113-09-04
  • 點閱:33

在即將召開的COP29之前,歐盟將繼續堅持中國和其他排放大國公平分擔氣候資金,但如何分擔仍有待討論。
氣候融資將成為今年11月在亞塞拜然舉行之COP29的核心議題。目前,富裕國家每年應向貧窮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支持,但預計自2025年起將被新框架所取代。
此議題是全球氣候政治核心,貧窮國家認為其脫碳和調適氣候的努力應得到支持,因富裕國家對歷史排放負有最大責任。中國在這場辯論中處境尷尬。
歐盟是最大的氣候融資捐助者,長期以來一直在哄騙中國投入資金,而不是讓中國躲在 1992年開發中國家地位的背後。每當歐洲與中國相遇時,此皆是議程中的首要議題。
在官方評論中,歐洲外交官小心翼翼地從不提及「C」這個字。
然而,8月中旬,歐盟國家和歐盟執委會加強力度,在匈牙利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匈牙利與執委會向氣候組織UNFCC提交的文件中表示,溫室氣體排放量高、經濟能力強的國家,應該共同努力。
現在,歐洲議會議員將準備一份歐洲議會立場,以提出歐盟的整體談判立場,他們正在尋求進一步加大壓力。負責共同制定議會立場Javi López議員表示,為確保取得有意義的進展,氣候融資必須公平,並反映全球所有主要大國的經濟平衡和責任。
除推動擴大氣候捐助國之外,他正在共同談判的決議文件稿指出,歐盟是目前最大的支付國,捐款近300億歐元。López表示,推進損失與損害基金的全面運作,應成為巴庫的常設項目。
損失與損害基金,是2022年COP27商定幫助貧窮國家應對氣候相關影響的主要機制。
歐洲議會議員Peter Liese表示,歐洲議會議員們亦在考慮推動重新設計標準,用於確定捐贈國和氣候融資接受國。中國、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的人均排放量,長期以來都高於歐盟,且經濟實力也非常強大。
最初的分類,可追溯到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但隨著新經濟強國的出現,越來越被認為已過時。
正在共同談判COP29 立場決議案文的議員Lena Schilling 表示,1992 年的世界,早已成為過去,像沙烏地阿拉伯或阿聯酋這樣的國家,還有中國,不僅排放量高,且有能力做出財務貢獻。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CO2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一,而其作為開發中國家的正式地位,通常使其無需為氣候融資做出貢獻,這是中國政府經常強調的地位。
在氣候行動上常與歐盟結盟的加拿大和瑞士,皆已提出將中國和其他碳排大國納入其中的具體建議。瑞士建議,以購買力調整後人均GDP超過 22,000美元的十大排放國應納為貢獻國,加拿大建議門檻為20,000美元。
Liese表示,我們尚未能夠詳細審閱加拿大和瑞士提案,但個人認為其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Schilling認為這些提案是繼續討論的基礎。
但首先,議會必須找到一個聯合立場,已於7月底開始進行協商。

Climate finance: EU mulls how to make China step up - Euract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