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給予各國更多時間提交 2035 年「高品質」氣候計劃
- 建檔日期:114-02-06
- 點閱:8
在目前僅有少數國家(包括阿聯、巴西、瑞士、英國、紐西蘭和美國等)在期限(2/10)之前提交2035年新NDC之下,UNFCCC執行秘書Simon Stiell敦促各國在9月之前提交新的「一流」氣候目標。
中國、歐盟和印度等高排放經濟體,預計期限之後,在今年提出。
Stiell在巴西(為COP30主席國)演講時表示,此NDC為本世紀各國政府將制定的最重要政策文件之一,其品質應是首要考慮因素,因此花更多時間確保NDC計畫是一流是合理的。各國需在9月前提交NDC,以利納入聯合國的NDC綜合評估中,並為COP30提供資訊。
談到美國退出《巴黎協定》,Stiell表示地緣政治逆風對我們不利,但潔淨能源轉型投資推展有成。
COP30主席André Corrêa do Lago表示,除國家政府外,企業、城市和州等的參與變得比以往都更加重要,因部分重要國家退出巴黎協定。
COP30 將為各國提供契機,評估全球距離實現巴黎協定目標還有多遠。
據聯合國官員稱,已有170多國向聯合國表示打算今(2025)年提交新NDC。
但Climate Action Tracker的Sofia Gonzales-Zuniga表示對目前已提交NDC數量之少,感到失望。
效仿退出巴黎協定?
美國的退出為世界各地的氣候行動帶來新的打擊。阿根廷正在考慮退出巴黎協定,同時印尼氣候特使抱怨在世界第二大排放國美國退出全球氣候合作的情況下,印尼承擔不公平的減排義務。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中國氣候中心主任李碩表示:大多數領導人都對川普保持警惕,我認為,在受到川普上任後數次打擊之後,他們才會有空間考慮NDC。
儘管美國退出氣候合作帶來阻力,但Stiell認為,從化石燃料轉向潔淨能源仍符合各國利益,因其帶來巨大經濟機會。巴黎協定在避免氣候災難方面顯然發揮作用,在全球達成協議之前,全球溫升近5℃,而當前溫升為2.75℃。其缺乏的是可執行性,歸根結底,需要各國在國家層級執行和管理。
然而,許多較小國家在制定新減緩和調應計畫並需符合巴黎協定報告要求時,面臨能力限制問題。
最引人注目的是2024年COP29主辦國亞塞拜然,儘管在COP29承諾制定符合1.5℃目標的NDC,但該國至今仍未兌現承諾。
COP29 發言人表示,亞塞拜然一直在不懈努力致力於其NDC,同時投入大量資源舉辦11 月氣候峰會。
世界資源研究所的David Waskow提醒排放大國有責任制定大膽新計畫,為實現淨零承諾提供可靠途徑。很簡單,計畫薄弱意味未來黯淡。
在COP28,各國同意新NDC應設定到2035年的減排具體目標,涵蓋所有經濟部門、所有溫室氣體,並與1.5℃目標一致,科學家和活動人士表示,即意味不能再開發新的化石燃料專案。
然而,之前的提交並非都達到此目標水準的雄心。
化石燃料擴張
Gonzales-Zuniga表示,阿聯酋和巴西堅稱其NDC與1.5℃目標一致,但兩國都計劃在未來十年擴大石油和天然氣產量,造成言行間的巨大差異。
同時,環保人士批評紐西蘭在2030-2035年間僅承諾減少1%排放量(低限目標),是可悲的。
Climate Action Tracker評估,在已提交NDC的高排放國中,只有英國目標(2035年排放較1990年減81%)與1.5℃一致。然而,沒有一個國家改善其2030年目標,使得2035年目標的可信度降低,另一方面使1.5℃目標達成變得更加困難。
英國氣候特使Rachel Kyte在倫敦的一場活動上警告稱,各國已提出的NDC不會讓我們重回正軌,無法避免氣候變遷的最壞影響。我們發現部分國家NDC目標有所減弱,該目標是底線,而非天花板,且各國可隨時提高雄心。
為將溫升限制在1.5℃,2019 - 2030 年間排放須下降 42%,而將溫升限制在低於2℃,則須下降28%。到2035年,減幅將須分別提高為57%和37%。然而,2024 年排放量將升至創紀錄水準。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評估,大多數國家未能步上達成 2030 年目標正軌,現行政策將使全球溫升超過 3℃。
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月
近年來的氣候暖化導致氣候影響加劇,並創下一系列高溫紀錄。歐洲氣候監測服務機構哥白尼(Copernicus)表示,一月是有史以來最溫暖的一月,全球均溫比工業化前水準高出 1.75 ℃。儘管反聖嬰現象現象正在出現,對地球產生暫時的降溫效應。
Stiell在巴西演說時承認,巴黎氣候大會十年後,我們仍未兌現所有承諾。但他承諾要使氣候談判更有效率,並為領導人達成切實協議創造空間,讓其立即為本國公民和經濟帶來利益。他強調,需要減少高層講話中對已經做出但遠未兌現之舊承諾的重新包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