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美國擬對支持國際海事組織(IMO)淨零排放架構的成員國採取反制措施,例如關稅、簽證限制、以及港口相關費用與限制等

  • 建檔日期:114-08-12
  • 點閱:8

國務卿Marco Rubio、商務部長Howard Lutnick、能源部長Chris Wright、以及交通部長Sean Duffy共同發布聲明,美國於8/12正式拒絕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所提出的「淨零排放架構」(Net-Zero Framework, NZF)提案,並威脅將對支持該提案的國家採取相關措施。
該聲明指出,「川普政府明確拒絕此一提交至IMO的提案,並不會容忍任何增加我國人民、能源供應業者、航運公司及其客戶,或旅客成本之行為」,並續說明
「我方也提醒其他IMO成員國應予以注意,我們將尋求其支持以反對此項行動;若該行動最終失敗,我方亦不排除採取報復或其他補救措施,以維護我國人民之權益。」
9/3 追蹤報導
多家媒體報導美方私下與公開場合警告各國,若在10月IMO表決中支持NZF提案,可能面臨關稅、簽證限制、以及港口相關費用與限制等報復措施。
「淨零排放架構」(Net-Zero Framework)
《防止船舶污染國際公約》(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llution from Ships, MARPOL)第六附則修正草案,提出一套具拘束力的全球性框架,以降低大型遠洋船舶之溫室氣體(GHG)排放,藉以達成IMO於2023年所通過之溫室氣體減量策略,即在2050年前後實現淨零排放目標。該提案以訂定燃料排放標準,使船舶逐漸使用低碳燃料,若不使用低碳燃料將依照費率課碳費。
 適用範圍:適用於總噸位5,000噸以上之遠洋船舶。此類船舶約占國際航運GHG排放量之85%。
 兩大核心基礎:
1. 全球燃油標準:要求船舶所使用之燃油,應逐步降低其在生命週期中的GHG排放強度。
2. GHG排放定價機制:船舶須每年申報其溫室氣體燃油強度(GHG Fuel Intensity, GFI)。自2028年起,船舶若排放超過固定排放門檻的每額外1公噸CO₂e,將被課以每公噸380美元的罰款;若超過更嚴格的排放上限,則須額外支付每公噸100美元的罰金。
IMO
美國為IMO的176個成員國之一,已於今(2025)年4月退出關於「淨零排放架構」的談判,並在一份由路透社取得的備忘錄中,呼籲其他成員國重新考慮對該架構的支持立場。
IMO 成員國於4月以簡單多數通過「淨零排放架構」,共63國投下贊成票,包括中國、巴西及歐盟成員國;僅16國表示反對。預計今(2025)年十月將進行下一輪表決,屆時須獲得三分之二(即108國)批准相關核心法案,方可通過該規範。依IMO慣例,僅在無共識情況下才訴諸表決。
目前全球約80%的國際貿易仰賴海運運輸,而海運占全球CO₂排放量約3%。該產業正面臨來自環保團體與投資人日益增強的減碳壓力,包括推動徵收碳費等具體氣候行動。
目前已有多家大型國際海運公司承諾於2050年前達成營運淨零排放目標。代表這些業者的產業組織雖支持相關立法,但同時呼籲政府提供誘因措施,包括對高污染的化石燃料課徵費用,以協助抵銷綠色燃料所帶來的額外成本。

Reu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