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聯合國氣候談判最後以溫和的協議解套

  • 建檔日期:102-11-23
  • 點閱:503

聯合國氣候談判會議為避免在最後一刻功虧一簣,延長至11月23日達成邁向對抗全球暖化新協議的一組溫和決定。於華沙會議,有190多個國家同意開始準備對2015年新氣候協議的減量「貢獻」。採用「貢獻」一詞,係因中國大陸和印度在與美國等已開發國家對峙時,反對「承諾」一詞。快速成長的經濟體表示,其依然正在發展其國家,並且不應如同工業化國家承擔削減碳排放的嚴格承諾。
會議亦提出減少森林砍伐的計畫,並建立「損失和損害」機制,以協助受到海面上升、極端天氣及其他氣候衝擊威脅的島嶼國家和其他脆弱國家。模糊的措辭使富裕國家感覺良好,因對開發中國家的氣候災難不會承擔責任。對於打算如何履行至2020年擴大氣候資金予開發中國家1,000億美元承諾方面,美國和其他富裕國家也抵制對此要求立下堅定承諾。
11月23日的會談陷入癱瘓數小時後,中國大陸和印度要求參照有關1992年聯合國氣候公約的條款,該條款載明只有已開發國家必須作出排放減量承諾。而西方國家希望在新氣候協議擺脫此「防火牆」。但印度環境部長Jayanthi Natarajan表示,在其理解中確實存在此防火牆,且其將會繼續存在。
華沙會議呼籲各國於2015年的第一季之前,宣布其抑制或減少排放的提議,但缺乏於提議中應涵蓋資訊的細節。憂思科學家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的Alden Meyer表示,不幸的是,對於各國用來評估相互所提議氣候行動的充分性和公平性時應採取的程序和標準,會議中並未通過。對於新協議應採取的法律形式,目前依然不清楚。環保人士(11月21日有許多環保人士走出會場抗議)聲稱會議失敗,因未能提供強有力的承諾應對氣候變遷,並指出菲律賓海燕颱風劫難是氣候變遷的緊急象徵。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的氣候活動家Samantha Smith表示,華沙談判代表們應利用此次會議朝全球氣候行動邁出一大步且是重要的一步,然而並非如此,這已使朝向2015年全球協議的談判,置於風險之中。

Modest deal breaks deadlock at UN climate talks─washington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