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華沙氣候談判結束,艱困的工作才正要開始

  • 建檔日期:102-11-25
  • 點閱:545

如同小學生般地,各國談判代表在上過一天豐富課程後,回到自己的國度要做功課,艱困的工作才正要開始。在2015年第1季之前,各國必須提出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的「貢獻」。這些貢獻(而非已開發國家所希望的較強有力的「承諾」)將是氣候變遷新全球協議的核心。減量貢獻將以國家層級訂定,並由國內監督,但也將受到其他締約國的「評核」,評核的確切方式尚待建立,但將涉及評判貢獻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及是否與IPCC於9月提出的全球碳預算挑戰相應稱。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Achim Steiner表示,如果代表們回去時認知到有多少工作要做,那麼也許在未來12個月將專注努力進行。UNFCCC執行秘書Christiana Figueres表示,已看到實質性的進展,現在各國政府,尤其是已開發國家,必須回去做功課,因此於巴黎會議前,可提出其減量計畫。
會談的最大要素是自成一格的「開發中國家同心集團(LMDC)」的強烈影響力。此集團涵蓋幾個石油資源豐富的國家,包括委內瑞拉、沙烏地阿拉伯、玻利維亞和馬來西亞;煤炭資源豐富和依賴化石燃料的中國大陸和印度,以及衛星國家包括古巴、尼加拉瓜、厄瓜多爾和泰國等。在華沙會議LMDC努力試圖將「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的劃分重新導入關鍵文本中,此劃分首於1992年制訂,並載於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根據此劃分,開發中國家對其排放無需負擔義務,而富國則面臨大幅的排放削減。
美國、歐盟等已開發國家則認為,此種劃分於2009年哥本哈根會談時就已屏除,於該次會議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首次同意在單一協議下遏制其排放。其辯稱,已過20年了,有必要做新的安排:中國大陸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國和第二大經濟體,並且開發中國家的排放總量在2020年之前會超越已開發國家。
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之間保留或重新劃分此「防火牆」的爭議,很可能主宰談判直至巴黎會議。美國氣候變遷特使Todd Stern表示,這是現在會談的主要裂痕,且有些國家的堅持基於1992年分類來決定誰於新協議做什麼,比在德班會議時更斷然,而成為未來兩年談判的最大挑戰。

As the Warsaw climate talks end, the hard work is just beginning─Fiona Harvey, theguar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