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對氣候而言里約+20的失敗意味著什麼?

  • 建檔日期:101-06-27
  • 點閱:451

上週雖然有來自全球各界50,000位參與者與約100位國家領袖出席,在里約+20高峰會議中的期望非常審慎,成果也乏善可陳;最後發表的宣言 — 題為"我們想要的未來(The Future We Want)" — 是253段肯定和懇求詞句,語氣只比"拜託情況會好轉"強一點。國際綠色和平主任Kumi Naidoo對里約+20的評語是,"百年難遇的失敗(A failure of epic proportions)";並對宣言本身補上"歷史上最長的自殘遺書(the longest suicide note in history)"。人們很容易就據此評斷以國際環境高峰會或公約推動的模式行不通,但對照更急迫的歐債危機與敘利亞動亂的區域談判也是難有進展,遑論其他較遠程與更複雜的國際議題,要達到共識怕是無望了。所以我們該怎麼關心?其實近年來不缺各種資源短缺與前途危急的警告,但人類憑著生產科技改進的小聰明,讓這些危機預言破功;雖然不時有些地區傳出饑荒或天災,但人們傾向認定是偶發獨立事件。然而,這地球人類以外的生物正悄悄的面臨厄運,惡化的程度讓科學家們提出所謂的第六次大滅絕事件正在進行式;就算是環境學家對近期發生時程的警告有誤,但不保證對未來趨勢的判斷失準。當2011年10月31日全球人口達到70億,且持續快速增長時,人類主宰地球生態的能力形成"人類世(Anthropocene)"的新地質世紀,未來地球生態的安危責任應唯人是問。那我們該怎麼辦?或許里約+20的經驗指出,由上而下的解決問題方式不可行;最好是先解決許多切身小問題,然後希望那大問題會降低威脅的程度。

What the Failure of Rio+20 Means for the Climate─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