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在貧富國家對壘之下,邁向巴黎氣候協議的道路上充斥妖魔鬼怪

  • 建檔日期:103-12-15
  • 點閱:667

邁向巴黎氣候協議未來一年的時間裡所面臨的最大障礙,是要區分以美國為首的工業化國家將如何削減化石能源污染,以及印度、巴西等開發中國家將採取什麼樣的承諾。在利馬氣候會議提出各國在巴黎會議之前必須提交其貢獻計畫的內容資訊下,各國之減量承諾依然屬自願性,且依然採取富國與貧國的明確劃分。
憂思科學家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的Alden Meyer表示,此劃分不會消失,其間的複雜性遠超越人們所想像的,因為對世界的長期觀點有許多差異。
任利馬會議主席的祕魯環境部長Manuel Pulgar-Vidal認為,巴黎會議要成功,則各國代表將必須針對每一個議題一一解決,而不是試圖合併一次解決。他表示,當有很多鬼怪時,應將妖魔一個一個殺掉,要同時殺死所有妖魔鬼怪是不可能的。
歷經超時30小時的利馬談判,依然難以達成任何共識。今年主要的摩擦在於新協議應如何區別在背後燃燒化石能源而變富有的國家,以及表示需要廉價能源消除貧困的國家。馬利共和國談判代表Seyni Nafo表示,此問題的談判可能還需要再10年的時間,因每論及一個重點,部長們就須打一次電話。
美國代表Todd Stern表示,基於1992年公約的劃分塑造新協議的形式和內容,是完全站不住腳的,對此必須有所改變。而開發中國家則要維持此劃分,可確保在其能源產業的無痛整頓下獲得氣候資金。利馬協議保留了部分劃分,即允許低度開發國家和小島嶼國家作出「鑑於不同國情」的承諾。
5頁的決定文本僅描述各國的報告「可以(may)」展現其限制排放的承諾,而之前版本用「應該(shall)」受到更多異議。印度對此修改甚為高興。印度環境部長Prakash Javadekar表示,對巴黎會議而言,這是一個好的起點,且此區分已形成。對氣候變遷最脆弱國家,尤其為海平面上升瀕於淹沒風險的島嶼國,對利馬談判決定取消審查和加強承諾的制度,感到失望。太平洋小島國吐瓦魯的代表Ian Fry指出,其在談判中所進行的整體展示與說明的過程,仍是一個選項安排,而最後各國能就所挑選的貢獻內容提報。

‘Monsters’ line road to Paris climate deal with rich-poor divide─Alex Morales, Alex Nussbaum and Ewa Krukowska, Bloom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