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看歐洲如何錯誤解讀峇里島爭論

  • 建檔日期:096-12-22
  • 點閱:421

峇里島氣候變遷大會的結果顯示大部分的國家避免採取激烈的行動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但媒體上要求立即行動的言論充斥,是誰搞錯了?出席代表還是媒體?看看那4頁的峇里島路線圖文件內容,和京都議定書比較只有不及之處。當英國環境部長Hilary Benn表示可以接受峇里島路線圖,衛報(The Guardian)的評論員George Monbiot批評Benn是"一個白痴",但現實上Benn先生是對的,而Monbiot先生是錯的。或許Benn先生是出於外交考量而說客套話,但草擬峇里島路線圖時,並非只因美國反對才取消量化目標;其實說白了,除了歐盟,沒有一個國家想先設定有約束力的目標。是否歐洲錯誤解讀開發中國家的立場?看起來開發中國家同意的是要擬訂並採取"可量測與可查證的"措施來減少溫室氣體,但明白表示不包括強制減量目標。在高階會議中,義大利環境官員表示,國際社會必須要確保開發中國家不要步上工業化國家為提高生活水準而破壞環境的前轍,這是什麼話?歐洲代表經常召開記者會,宣示其看法與提議,還引用史登Stern報告強調貧窮國家是最大受害者,但媒體在刊登時可曾訪問開發中國家的想法?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說得好,沒有通用的尺寸(one size does not fit all),而每個國家應發展最適合其情況的策略。如果歐盟希望峇里島建立的程序將來能夠成功,要有點彈性才行。

How Europe misread the Bali debate - Bangkok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