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關於聯合國氣候談判一些大家一直想知道的議題

  • 建檔日期:104-05-30
  • 點閱:649

在巴黎會談應該發生的是什麼?各國政府代表將於巴黎舉行為期兩週(11月30日至12月11日)會議中,敲定新的全球協議,建立目標以削減在2020年後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
為什麼是2020年以後?世界主要經濟體,以及許多較小的經濟體,已經在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高峰會,對於到2020年之前的排放量目標達成同意。這標誌著第一次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在聯合國會議同意這樣的目標。但是哥本哈根氣候高峰會卻未能對2020年以後的排放量目標達成協議。
利害攸關的籌碼是什麼?藉由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2013~14年公佈的第五次報告,世人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了解氣候變遷科學,而且知道麻煩是什麼。該研究報告證明氣候在人類影響下發生變化是毫無疑問的,並警告如果聽任溫室氣體排放,可怕的後果包括普遍乾旱、洪水、熱浪等極端天氣發生。在哥本哈根所發生的損害,讓談判步履蹣跚,過程更顯脆弱。如果巴黎談判出現如同2009年的不和,沒有明確的結果,就很難再看到聯合國整合會員國意見,解決問題的信心。
政府應該同意的是甚麼?各國政府應該同意為所有的主要經濟體制定2020年以後的排放目標,以及對所有國家的排放較寬鬆的行動。歐盟已經承諾削減其溫室氣體排放量,2030年與1990年相比減40%。美國到2025年,與2005年水平相比將削減26至28%。中國大陸將確保其排放峰值不遲於2030年。這三大排放者已經建立了自己的預期排放目標,這預示著巴黎的結果。
這些目標夠嗎?不夠。在各個國家提交削減或限制措施提案之後,該計畫將受到聯合國好幾個月的嚴格審查,讓所有國家有機會來評判。這裡會有一定程度的小動作:沒有哪個國家願意太快承諾太多,以免喪失競爭優勢。該審查的結果將是巴黎會談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可能是協議的一個絆腳石。
是否曾在哥本哈根經歷過這些?還是有一些原因值得欣慰。哥本哈根會議是有達成一個協議,雖然不是很多國家所希望的完整法律形式。據官方統計,至少這世界正致力於在2020年之前達到這些目標。因此,如果在巴黎產生了新的協議,持續到2020年代,這算是一個進步。
將達成的協議會是什麼法律形式?目前還不知道。擺在桌面的三個主要選項,是2011年在南非德班聯合國大會所設定,當時大家一致認為巴黎會議應完成:「一個協議,另一項法律文件,或應根據公約的商定結果對所有締約方具法律效力。」第三種是最有可能的。
這意味著什麼?協議法律形式一直是一個歷次會談爭論不休的問題,並具有曲折的歷史。1997年京都議定書是具備完全法律約束的條約,所依據的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已由美國和幾乎所有其他國家簽署。但是,在實踐中意味甚麼都不是,當時美國國會立即拒絕批准,並任該協議無人過問。其他批准的國家後來背棄了自己的承諾,結果沒有遭受任何處罰。哥本哈根的「政治宣言」,概述了由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做出排放減量的承諾,卻在該高峰會法律的成果中,被降級到一個非官方的附錄,因此遭受一些嘲笑。不過,至少還撐了6年,且各國仍致力於在2020年前滿足這些承諾,也構成了巴黎會談的基礎。
如果巴黎談判破裂會怎樣?這很可能標示著由聯合國協調的國際氣候行動將徹底終止。
巴黎談判之後呢?這將任由人猜測。現在作出採取行動的承諾,到2025年或以後,在任何國家都有運行的風險。
會出什麼差錯呢?多呢!雖然中國大陸已經闡述了自己的承諾,其他包括印度為首主要開發中國家,還沒有這樣做,並可能拖延期限。從現在到巴黎聚會,將由哪些國家審查對方目標的過程也充滿不確定性,而且,如果這些國家不同意評審目標的方法,目前尚不清楚會發生什麼。在每一個方面巴黎談判將是充滿危機的會議。如果各個國家能夠走到一起,脆弱的聯合國程序可能出現復甦,但也可能被摧殘到徹底的結束。無論如何,全球排放量有可能繼續上升年多,增加了暖化將超過2℃大關的風險,這是科學家們斷定為氣候變遷成為不可逆轉的門檻。

Everything you always wanted to know about the U.N. climate talks-Fiona Harvey, Green 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