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發布之報告推動對所有海運排放徵稅,受到太平洋國家支持
- 建檔日期:113-08-08
- 點閱:19
太平洋各國政府表示,聯合國的官方報告顯示,推動對所有海運排放徵稅,並將收入重新分配給貧窮國家,比正在考慮的其他綠色方案更公平、便宜、有效。
該報告由32國政府組成的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 Trade and Development, UNCTAD)監督並由國際海事組織(IMO)發布。該報告發現,徵稅對全球經濟的損害小於潔淨燃料標準,若設計得當,可能有助於減少全球經濟的不平等問題。
徵稅將迫使船東為其船舶排放的每一噸溫室氣體付費,使污染嚴重燃料(例如石油船用燃料)的使用更加昂貴,並將鼓勵使用氨、生質燃料、甲醇和氫氣等低排放燃料。
各國看法:
•馬紹爾群島談判代表Albon Ishoda表示,分析顯示,直接對排放徵稅是實現海運業脫碳的最快、最便宜和最公平的方式。其預計各國將聯合起來徵收排放稅,到2050年,僅依賴燃料標準等替代方案可能對全球GDP 造成兩倍的損害,其中最貧窮國家受到的打擊最為嚴重。(海運業占全球溫室氣體污染的 3%)
•巴西、阿根廷和中國對報告結果提出異議:拉丁美洲國家長期以來一直反對徵收排放稅,擔心會損害其依賴貿易的經濟。阿根廷官員指出,他們對徵稅從長遠來看會減少經濟損失的結論感到驚訝,而巴西則表示荒謬。阿根廷表示,此為政策規定性,因此無法接受該報告指出分配稅收將更有利於開發中國家,同時中國則認為不應將此一方面考慮在內,因影響評估應重點關注該措施的影響,而不是收入分配後的影響。
徵稅還是燃油標準方案
各國政府已同意對海運排放定價,作為至2050 年或前後,即接近 2050 年實現淨零排放的措施之一。但尚未確定具體做法,而是責成專家研究各種提案的影響。包括:
•大多數國家都支持的提案是燃料標準:規定船東只需為超過一定水準的排放付費。排放量低於水準的船舶船東,可能向排放高於水準的船舶出售排放許可,使其能繼續污染。此將激勵船東使用更潔淨的燃料或透過放慢航行速度節省燃料。
•部分國家(例如太平洋島國和許多歐洲國家)希望將燃料標準與徵稅結合起來:船東必須根據其船舶的年度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支付不同金額。
在各國政府的指導下,來自貿發會議、世界海事大學、DNV 和 Starcrest Consulting Group 的專家編寫四份單獨報告,對數十種不同情境進行模型分析。
UNCTAD報告分析發現:
•任何減排方案都會推高海運成本:到2050年對全球經濟造成約0.1-0.2%的損害。
•比較徵稅與燃料標準情境:從長遠看(2050年),徵稅情境對經濟成長的影響較小。參與該論文研究的倫敦大學學院學者Tristan Smith說明,與擬議的燃料標準相比,模型中的稅收可為零排放燃料提供更多補貼,並為提高燃料效率提供更高的激勵措施,降低轉型成本,從而降低對經濟成長的損害。
•不徵稅的燃料標準情境:對開發中國家經濟的損害,特別是小島嶼(SID)和低度開發國家(LDC),比已開發國家更嚴重,因運輸成本的任何增加都會對貧窮國家造成最嚴重打擊。
•每噸排放徵收150-300美元的高排放稅更為公平:假設收入分配給貧窮國家,對開發中國家經濟的損害普遍小於已開發國家。研究發現,此種稅收實際上會促進大多數低度開發國家的經濟發展,並對小島嶼開發中國家的損害小於其他徵稅措施。
Starcrest的顧問拜訪各國政府和企業代表發現,他們擔心長距離出口廉價大量貨物的經濟體,將因運輸成本上漲而受到嚴重打擊。並以東加出口藥用卡瓦植物和美國出口木片為例。
Starcrest 獲悉,若綠色措施導致船舶減速以節省燃料,那麼依賴向遙遠目的地出口易腐爛貨物的國家,將遭受損失。阿根廷的牛肉和智利的櫻桃產業可能很脆弱。
聖保羅大學經濟學家Paula Pereda認為,徵稅將迅速減少排放,但警告其潛在的倒退影響,會對貧窮國家和所有國家的貧窮家庭,產生更大的負面影響。雖然收入再分配有助於解決不公平問題,但也可能增加受補償家庭的排放量,並增加機制的複雜性。平衡環境效益與社會公平仍是實施碳稅政策的關鍵挑戰。
各國政府將在9/30開議的倫敦IMO談判中,討論是否推行徵稅或燃油標準。其旨在2027年前完成措施制定,意味其需在2025年4月談判達成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