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抵銷之障礙可能導致企業在氣候目標上受挫
- 建檔日期:113-08-13
- 點閱:14
2015年,各國政府致力於防止全球升溫超過 1.5°C,全球最大2,000家上市公司已有超過半數宣佈於2050年前達到淨零排放目標。
然而環保人士擔心企業在實現這些目標時進展緩慢。
企業則表示,清潔科技推廣速度不如預期,且政府政策在支持能源轉型,遠離化石燃料方面也不夠積極。
碳抵消支持者認為,當企業在減排上努力不足,可透過碳抵消幫助實現其氣候目標。
企業購買碳抵消額度,而這些額度由一些吸收碳或減排項目產生,如重新造林和將家庭爐灶轉換為潔淨燃料等。
非營利組織SBTi表示,研究發現碳抵消在減少排放方面大多為無效,因無法每次驗證其氣候效益。因此SBTi將是否允許企業使用碳抵消達成排放之最終決定,推遲至2025年。
SBTi目前只允許企業在直接減少排放達標後,才可使用碳抵消。
已有近6,000家公司使用SBTi來驗證其排放目標,另有超過2,000家公司承諾將在未來驗證其目標。
SBTi為最大獨立第三方企業淨零計畫驗證機構,由於SBTi主要在於確保任何策略皆符合氣候科學,因此被許多人視為業黃金標準。
BeZero Carbon執行長Tommy Ricketts表示,若企業不能更廣泛使用碳抵消,他們可能會考慮降低其淨零目標。
2024年SBTi調查顯示,減少公司供應鏈碳排放是設立淨零計畫中最大障礙。
研究機構John Lang表示,由於 SBTi 對碳抵消之立場可能導致更多企業減少其短期減排目標,然而這些公司也可能會更關注實際減排行動。
市場有限性
碳抵消在公司供應鏈排放(範疇3)中特別有幫助。
範疇3佔公司碳足跡中最大部分,公司通常無法控制或影響供應商及客戶,使得難以減少範疇3之排放。
根據South Pole數據,若能更廣泛使用碳抵消,到2030年市場規模可從7.23億美元擴大到每年1000億美元。
South Pole執行長Daniel Klier 表示,驗證缺乏明確性可能導致碳抵消量停滯不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