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中國在新的碳市場擴張計畫中為企業設定碳管制低門檻

  • 建檔日期:113-09-10
  • 點閱:16

中國計劃將碳市場擴及鋼鐵、水泥和鋁,納管排放總量約達60%,專家認為為企業設定相對較低的標準,可能在第一個實施階段削弱其影響。
期待已久的擴大中國碳排放交易體系(ETS),將迫使約1,500家工業企業購買碳排放許可額度(carbon emission allowances, CEA)抵換其碳排,以激勵其脫碳。
據9/9中國生態環境部發布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水泥、鋼鐵、電解鋁行業工作方案》公開徵求意見文件,儘管新納管企業將面臨滿足該體系技術要求的壓力,但在2024-2026年實施階段,其將獲得大量免費配額,並且CEA供應將充足。
北京律師何肖恩表示,該工作方案雖然缺乏足夠細節,但在額配和合規期限方面看起來相當寬鬆。
中國ETS已成為全球最大碳市場,於2021年啟動,涵蓋2,257家發電廠,總排放量約50億噸。至2023年底,累積碳交易量達到4.42億噸。儘管碳價穩定上漲,2024年首次突破每噸100元人民幣(14.05美元)大關,但環境部表示市場缺陷限制參與。
環境部表示,向新領域擴張將有助於趕上更成熟的碳交易體系,例如歐盟ETS,但配額供應過剩仍可能阻礙進展。
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分析師沈欣怡表示,目前中國ETS對CO2排放量的影響很小,主要是由於慷慨的配額供應等因素。
環境部表示,第一階段ETS擴展的主要目的是幫助企業熟悉市場規則、完善資料收集,碳交易損益只占企業營收的一小部分。排放許可配額係基於碳強度基準而非絕對排放量,將完全免費分配,意味只有減碳落後企業才會購買額外配額。
惠譽國際評級駐香港碳市場分析師賈經偉表示,在初期階段,政府將進行反覆試驗,以確定新產業如何融入現有市場基礎設施。儘管目前他們將使用免費額配方法,將使公司體驗碳申報,並尋求符合新的監管要求。
環境部表示,將在 2026 年後開始加強激勵措施,可能包括減少免費配額和制定更嚴格的行業目標以推動市場活動。
賈表示:將逐步降低碳強度基準,將更多的公司和更多的行業導入碳市場,並逐步增加對碳配額的需求,從而提升碳交易價格。

China sets low bar for firms in new carbon market expansion plan - Reu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