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產業團體關注於2025年底前推出東南亞國家協會共同碳市場試點計劃

  • 建檔日期:114-03-21
  • 點閱:4

東南亞共同碳框架(ASEAN Common Carbon Framework, ACCF)成員於3/20舉行工作坊,討論區域共同碳市場運作方式,進一步推進在COP29簽署的倡議,旨在提升高品質碳權供需,同時改善東南亞地區市場流動性。ACCF預計2025年第4季推出試行計畫。
目前參與成員包括馬來西亞碳市場協會(MCMA)、印尼碳交易協會(IDCTA)、泰國碳市場俱樂部、新加坡永續金融協會(SSFA)以及東南亞碳市場聯盟(AACM)。
已確定印尼三個專案(泥炭地復育、森林保護及藍碳專案)將作為該框架試行計畫,但目前尚未透露進一步細節。
ACCF將基於三個工作領域,第一個領域聚焦市場供需動態,其目的為提升開發商生產高品質碳專案能力與產量,同時增強市場信心,並將東南亞定位為碳權買家首選地區。包括五項交付成果:碳權認列指引、國家認證計畫下的互認方法、遵守適用的國際減排計畫以獲取第6條碳權、治理最低標準,以及碳專案融資。
工作領域2旨在發展連接基礎設施、減少跨境障礙,並促進交易所之間的合作。具體行動專案包括加強自願性和強制性市場的相互操作性,並啟動至少一項旨在消除跨境交易障礙的計畫。
工作領域3將促進能力建設及產業合作,以增強良好連結且高效率的東南亞碳市場。
試行計畫組織結構將包括ACCF秘書處,由一個管理團隊領導,自各個碳市場協會將與指導委員會進行對接。
成員們期待菲律賓在2026年擔任東協主席國之前加入該框架,下一次討論ACCF會議將於5月舉行。
12月發表的分析報告指出,東南亞地區有潛力透過減少或移除每年11億公噸CO2e,2050年前可累積高達3兆美元收入,前提是成員國制定相關法規支持國內碳市場。3兆美元總額包括每年270億美元REDD+市場潛在總價值、960億美元藍碳市場潛在價值,以及到2050年每年1440億美元生物炭碳市場潛在價值。

Carbon Pu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