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智庫表示,印度鋼鐵產業可能於2034年面臨最高每噸397美元CBAM碳關稅

  • 建檔日期:114-03-31
  • 點閱:4

根據諮詢公司 Rystad Energy,歐盟計劃明年實施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印度鋼鐵產業可能於2034年面臨最高每噸397美元碳稅,將影響身為全球第二大鋼鐵生產國的印度在其主要出口市場的競爭力。印度鋼鐵廠目前預計在未來十年內只能減少43%碳排,遠低於減少CBAM相關成本所需的減排水平。
在印度,鋼鐵製造仍高度依賴煤炭,要轉型為天然氣還原鐵製程或綠氫等低碳替代技術,將需投入大量資金與技術創新。
由於歐盟占印度鋼鐵總出口25%,印度鋼鐵碳密集度高於大多數全球競爭者,預計CBAM徵稅將削減競爭力,而可能使其市場地位為南韓及土耳其兩大主要競爭國所取代。
Rystad Energy 供應鏈研究副總裁 Alistair Ramsay 表示,印度在轉型時間有限之下,必須面臨碳成本挑戰,因此儘早採用環保生產方法的企業,可在全球市場獲得競爭優勢。
鑑此,印度政府在2024年12月根據其「生產連結激勳計畫(Production Linked Incentive, PLI)*」 推出綠色鋼鐵分類(Green Steel Classification)系統。每公噸成品鋼鐵排放少於2.2 公噸CO₂的鋼鐵被認定為「綠色」,而每公噸排放低於1.6公噸CO₂的鋼鐵則可獲得五星級評級。塔塔鋼鐵與JSW鋼鐵在內等主要生產商已開始實施脫碳策略,涉及電弧爐技術、碳捕捉技術以及再生能源整合。
Rystad Energy表示,印度鋼鐵生產商正面臨擴充產能(2035年前達每年1.89億公噸)與轉向綠化生產方法以維持出口競爭力之間的平衡挑戰。
倫敦 Redshaw Advisors首席 CBAM 顧問 Dan Maleski表示,假設印度及中國的出口量保持不變,分別為316萬公噸和220萬公噸,則估計2030年,印度鋼鐵業CBAM 年成本可能達9.137億歐元,而中國鋼鐵生產商則約為3.01億歐元。

*為提振製造業,並搶搭供應鏈自中國轉移浪潮,印度於2020年推出總額高達230億美元生產連結獎勵計畫(PLI)

Carbon Pu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