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為污染付費

  • 建檔日期:095-02-19
  • 點閱:355

其實自古以來排放溫室氣體至大氣中是很自然的事,至少不花錢 – 不管是冶金煉鐵還是燒烤乳齒象肉;但現在因為全球暖化的憂慮,各地政府紛紛設立排放量限額,並為溫室氣體排放行為訂出價格。所謂的限量-與-交易概念,被認為是對照僵硬政府管制的替代方式,企圖利用市場動能來削減排放量,讓個體排放水準在大架構下維持彈性 – 就為了一個價格。至少在理論上,這種方式讓產業自行決定最符合成本效益的排放減量;加州氣候行動登錄董事長Diane Wittenberg表示,"業者似乎喜歡限量-與-交易的概念,因為有些彈性;這讓產業更有創意。"除了歐盟交易體系,美國紐約州與其他東北地區6個州也計畫在2009年開張;雖然歐盟交易市場價格每噸超過30美元,但是芝加哥交易市場價格每噸只有2美元,因為美國還未進行總量管制。雖然美國已經有空污交易市場,但交易的商品是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比較特定也比較少量;但是二氧化碳不一樣,排放源除了工廠煙囪,還包括汽車排氣管、動植物與人類呼氣,只針對少數工廠管制是否公平?限量-與-交易的概念是否有效,或許很快就會得到解答。

Paying to pollute - San Francisco Chron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