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環境稅領域尚未形成氣候

  • 建檔日期:095-09-30
  • 點閱:350

環境稅是未來的趨勢,有一批政治人物、財經專家、環保人士都這麼認為,相信可以帶來更好的環境並減輕其他稅負;財政官員為彌補赤字都在關心此一議題,法國、愛爾蘭、瑞士、英國都在探討其可行性。儘管有這些好處,環境稅的效應很容易被誇大,有些國家的例子顯示要落實比預期還要難。依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會員國的經驗,環境稅的收入由1995至2003年不增反減;目前已知375項環境稅的收入僅佔生產毛額的2-2.5%,或總稅收的6-7%。綠色租稅的障礙是在政治層面,擔憂競爭力喪失、擔憂貧戶受苦,結果政府批准了1150項減免條款,降低了環境稅的預期效應。雖然環境稅的徵收對象不勝枚舉,但由於這種稅制結構,導致環境稅即使增加15%,也只能抵銷歐盟勞工稅負2%,讓減輕其他稅負的期待落空。能源稅或碳稅也經過嚴厲的考驗,北歐各國、愛沙尼亞、德國、義大利、荷蘭、斯洛維尼亞與英國等國家都引進過,但也受困於重工業與貧戶的強大政治壓力;國際上曾探討以碳稅協議來因應氣候變遷,卻胎死腹中,反而是碳交易廣受業者的期待,只是排放配額是由政府免費核發。若想要讓環境稅能有效改善環境,稅率要高到足以改變納稅人的習慣。成功的環境稅是在於減少污染,稅收還在其次。但若企圖達成雙重好處,會發現比政治語言所期待的還要困難。

Climate not right for green-tax regime - Austral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