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當京都議定書生效後,排放交易市場動能充沛

  • 建檔日期:094-07-06
  • 點閱:362

雖然排放交易市場啟動不到一年,仍然在探索發展的路徑,但是歐洲二氧化碳排放交易在流通性與複雜度都遠超過大多數參與者的預期。目前受到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管制的廠商數目約在12,000至16,000家之間,其排放量佔歐洲總量的40%;預期在第二階段由2008至2012年間參與的產業類別不變,但在2012年以後的第三階段會增加運輸產業,並考量把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的排放納入交易項目。有位業者表示,"這系統已在此立足了,不管將來會增添什麼項目;如果能減少排放量,不僅降低能源成本,還可在許可量交易有利可圖。"目前排放量交易場所包括阿姆斯特丹市場、法國的Powernext、挪威奧斯陸的Nord Pool、Nord Pool、萊比錫的歐洲能源交易所、奧地利市場與西班牙市場,而且有3種不同版本的排放交易合約應用在一般用途、開市交易商與針對套利可能性的避險基金。非歐盟成員的挪威與瑞士看起來是要加入歐盟系統,而加拿大、美國加州、南韓與南非也表示有興趣參與計畫;點碳Point Carbon的主任Alte Christiansen表示,"我們這個市場有一個健康的開始,要說這是一大成功還太早,但現在一切表現都在上揚中,而且市場還能充分反應政策與基本面的調和。"每噸二氧化碳排放權價格在今年元月中是8歐元左右,現在將近30歐元;標準交易單位是1,000噸,目前每筆交易量約在10,000至25,000噸之間。阿姆斯特丹的歐洲氣候交易所(ECX)是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CX)的分所,都是設籍曼島的氣候交易所(CX)所擁有,列名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新設的另類投資市場;其商品自4月起在倫敦的國際石油交易所買賣,已累積1千萬噸以上的碳許可交易量。今年6月,阿姆斯特丹的交易所宣佈與法國的Powernext聯營二氧化碳排放權交易,可能成為歐洲最大的二氧化碳交易所。在美國,因為沒有核簽京都議定書,市場的發展遠遠落後歐洲,其交易量自2003年以來的累計不過是37,900噸,目前每噸價格只有1.75美元。其它地區則有新加坡,計畫在今年底由政府資助成立亞洲第一個碳績分交易所,亞洲碳交易所(ACX)將由亞洲碳國際公司(ACI)成立,目標是自2009年起每年交易量達8百萬噸的績分。至於聯合國主導的京都清潔發展機制,也慢慢在排放減量驗證方面有所進展。

Market for emissions picks up steam as Kyoto Protocol takes hold -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