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新研究報告呼籲歐洲發揮自身優勢,以4項潔淨創新技術推動歐洲能源轉型並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 建檔日期:113-06-14
  • 點閱:23

2023年,核能、風力與太陽能等潔淨能源達到創紀錄水準,滿足歐盟3分之2以上的電力需求。但歐盟安全研究院(EU Institute for Security Studies, EUISS)的新報告提出警告,儘管歐盟取得了進展,但還是必須優先投資創新潔淨技術,以減少歐洲從太陽能板、電池到半導體等各種供應上對中國及許多外國國家的依賴。
撰寫報告的能源分析師Lukas Trakimavičius提到,雖然值得關注並有前景的技術不勝枚舉,但有限的資源需要考慮優先順序。考慮到快速脫碳的需要,關注具中期布建潛力的技術極為重要。報告提出四項可幫助歐洲實現能源安全的新興技術如下:
1.次世代地熱(Next-generation geothermal):利用地熱對歐洲來說是一個越來越有吸引力的機會,因地熱可以在無風或無陽光時為家庭供電。地熱還可以促進能源安全,與太陽能板或風機不同,地熱發電廠不須依賴外國的稀有或關鍵材料,大多數可以使用石油及天然氣產業的現有元件來建造。儘管如此,到2022年地熱發電也僅占歐盟電力的0.2%。
2.鈉離子電池(Sodium-ion batteries):鋰離子電池是目前智慧型手機到電動車的標準配備,但可能還有更好的替代品。鈉離子電池有望成為更便宜、更安全、更永續的選擇。此外,鈉是地球上第七豐富的元素,幾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包括在歐洲。鈉離子電池也不需要鈷、石墨或鎳,而這些元素主要來自歐盟以外的地區。但鈉離子電池的密度不如鋰離子電池,對於某些技術而言不適用。但對於功率密度不重要的應用,例如儲能系統或電動車,則可能會成為“遊戲規則改變者”(game-changer)。
3.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到2023年,太陽能發電占歐盟總發電量的10%,而大部分是來自矽晶太陽能板,其中90%以上從中國進口。 但現在有鈣鈦礦可作為替代品並可為歐洲帶來競爭優勢。與矽礦物相比,鈣鈦礦的效率更高。太陽能板的平均效率約為 15-20%,而鈣鈦礦可以達25%或更高,同時也可更具永續性。與需要高溫製造的矽面板不同,鈣鈦礦晶體可以在相對較低的溫度下生產,進而減少排放。Trakimavičius 表示,雖然歐盟對中國太陽能板的依賴不太可能很快改變,但成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領導者「可能會為歐盟實現潔淨技術產業回流的目標做出重大貢獻」。
4.先進生質燃料(Advanced biofuels):最原始形式的生質燃料是採用食用油,但如今先進的生質燃料則以新型再生燃料替代柴油。這些燃料可以是液體或氣體,由農業廢棄物與森林剩餘物(forest residues)等來源製成。生質燃料排放量比化石燃料少許多,且通常被認為是零排放燃料,因其排放可以透過種植新植物來製造更多生質燃料來抵消。Trakimavičius表示,對某些人而言,加倍投入生質燃料似乎是一種倒退。不過在等待電池及氫能技術的趕上前,這是一種更潔淨並可直接使用的燃料,使船舶、飛機和卡車等難以脫碳的運輸方式能夠迅速擺脫化石燃料。與其他技術一樣,生質燃料為歐盟提供實現氣候與安全目標的可行方案。
Trakimavičius表示,經常追趕美國及中國的歐洲應該發揮自己的優勢。歐盟處於成為潔淨技術大國的有利位置,其擁有一流的研究基礎設施、強大的新創企業環境,並且是世界上一些最大膽的溫室氣體減量政策的發源地。

4 innovations to spur Europe’s energy transition — and cut reliance on China - TheNext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