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德國如何在不傾家蕩產的情況下實現淨零排放

  • 建檔日期:113-07-18
  • 點閱:29

鑑於德國目前預算緊張,該國在尋求2045年實現氣候中和的努力,面臨困難。
經過數月爭論,4/17德國內閣通過2025年預算,但預計支出和收入之間仍有170億歐元缺口有待彌補。
資金預算短缺將使工業和農業朝向低排放或零排放轉型的成本高昂任務變得更加困難,並可能破壞聯合政府的部分能源專案。
包括電氣化、碳封存和再生氫等之能源轉型成本,很難計算但將達到數兆歐元。
德國政府必須能展示如何在廣大民眾和能源客戶之間的公平分攤經費成本,同時尋求吸引私人投資。
以下是目前政府工具的概述:
-碳定價與排放交易體系(ETS):歐盟於2005年推出之EU ETS已發揮作用,且仍被認為是鼓勵減量的最有效機制之一。納管涵蓋電廠、工業和航空公司。參與者被分配或須購買排放許可額度,若有多餘額度則可出售。
歐盟國家透過出售額度獲得資金。2023年德國的氣候與轉型基金(旨在為其他脫碳措施提供資金)獲得約180億歐元資金。
-燃料稅:德國自2021年起,即對未納入ETS之供熱和運輸部門燃料(如供暖油和柴油等)徵收國家稅,以鼓勵改用電動車或熱泵。最初計畫是向人們支付氣候回扣,以對低收入家庭或租屋者的影響,且對其建築的能效沒有影響。但由於預算限制,此種情況並未發生。
-再生能源法:2000年推出的再生能源附加費,收入主用於支付FIT,以促進綠電。
消費者須在帳單中支付附加費,但由於費率高,2022年下半年被免除,並於2023年起全面廢除。此意味2024年將有超過200億歐元流向輸電之電網業者,以支付綠電饋電業者。
-電費徵稅:德國也對電價徵收額外稅,以助支付再生能源。其中包括離岸風電連接費、電網使用費及大客戶按比例分攤費用的減免。政府也正在考慮徵收新稅,以助建造新的氫就緒燃氣電廠。
-電網費用:在德國,電網使用費約占人們帳單的20%,且該費將會增加,以反映傳輸大量再生能源所需的電網改善成本。至2045年總成本可能達到數千億歐元。
-分攤氫運輸網成本:經濟部長哈貝克支持建立一體系,將潔淨氫運輸網成本分攤給子孫後代。根據該計畫,將針對支付基礎設施建設,建立一個攤銷帳戶,以長期支付氫運輸網建設成本,以避免將全額轉嫁給當前消費者,並計劃在2055年之前償還成本。
-氣候保護協議(亦稱為碳差價合約):係透過招標,補貼企業因投資減碳技術而產生之額外轉換成本。一旦替代之低碳技術變得更有效率,營運成本下降,企業就會向國家償還補貼。
-取代FIT補貼:政府希望取代舊的再生能源法下的20年FIT購電保證,因為消費者無法再慷慨買單。目的是減輕國家總預算負擔,同時堅持擴張計畫。

How Germany aims to get to net zero without breaking the bank - Reu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