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中國的碳市場

  • 建檔日期:113-09-12
  • 點閱:25

中國正在就一項計劃徵求公眾反饋,該計劃將於今年年底前將水泥、鋼鐵和鋁生產納入其碳排放交易體系(ETS),希望此舉能提振市場流動性。
以下是有關世界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碳市場的一些事實。
中國碳市場:由強制性ETS與自願性溫室氣體(GHG)排放減量交易市場(又稱為「中國核證自願減排量」(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 CCER)計畫)組成。
ETS最終將涵蓋發電、鋼鐵、建材、有色金屬、石化、化學、造紙、民航等八個主要排放產業,其排放合計占中國75%。
此兩個體系獨立運作,但透過一種機制相互關聯,該機制允許企業在自願市場上購買 CCER,以實現 ETS 下的合規目標。
ETS:中國強制性碳市場ETS,於2021年7月在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開始交易。第一階段涵蓋年排放達26,000 噸之2,000多家電力產業企業,後續新納管之鋼鐵、水泥和鋁業也將採用相同排放門檻。
根據ETS,企業獲得一定數量免費認證排放配額(certified emission allowances, CEA)。若在規定的合規期內,實際排放量超過公司的配額,則必須從市場購買更多配額彌補缺口。若排放較低,可出售多餘CEA。
配額非根據絕對排放水準,而是根據政府設定的產業碳強度基準決定,該基準會逐漸降低。排放企業有義務每月提交關鍵參數,並每年報告排放資料。
自成立以來,中國ETS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排放交易平台,涵蓋約51億噸排放,約占中國總排放的40%。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碳市場交易量累計達4.42億噸,市值249.2億元(35億美元)。
預計將新納管之 3 產業,涵蓋1,500家企業和30億噸排放量,將提升額度需求並可能推高價格。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的碳價,通常比海外市場低很多,配額下降時往往會上漲,但在4月24日首次突破每噸100元人民幣。
CCER:中國於1月重新啟動全國自願溫室氣體減排交易市場(CCER),允許更廣泛的參與碳市場。CCER 的註冊和發行於 2017 年暫停,部分原因是交易量較低,但現有的配額仍可交易。在更多產業加入強制性ETS下,預計將增加對CCER的需求,將允許主要排放企業使用自願市場額權抵換其總排放量的5%。

What's China's carbon market and how does it work? - Reu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