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氣候變遷目標受到AI技術能源激增的威脅
- 建檔日期:113-09-29
- 點閱:16
據最新的專家預測,耗電的人工智慧正在消耗美國電網越來越多的能源,並威脅國家應對氣候變遷的努力。
前所未有的能源需求(部分原因是人工智慧資料中心的擴大),再加上再生能源發展速度低於預期,以及燃煤電廠運轉時間更長,促使分析師重新制定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模型。
上週在聯合國大會場邊舉行的紐約氣候週上,此主題成為討論焦點,科技公司比歷史上造成污染的化石燃料公司更受關注。
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本週發布的最新報告警示,美國在脫碳方面進展緩慢,預計到2030年排放將比2005年減少34%。
此最新評估顯示,美國的軌跡距離其承諾的2030年排放較2005年減少50%-52%及2050年淨零排放的國家目標,更加遙遠。
彭博新能源財經首席電力分析師Tara Narayanan表示:這絕對不是好事,AI電力需求的成長對供應造成「巨大干擾」。
電網基礎設施的缺乏,不僅在美國且在世界各地,都嚴重限制綠色能源轉型的進展。
隨著中國迅速從燃煤發電轉向再生能源,中國計劃在未來六年斥資8,000億美元克服能源系統的壓力。
而美國,電力需求二十年來幾乎不變。現在,顧問集團ICF等預測機構預計,到2028 年,電力需求將成長9%,到2033年將成長近20%,理由是資料中心的成長、製造業的本土化和電氣化。
電力研究所(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今年預測,至本十年底,資料中心在美國電力消費中的占比可能增倍。
但美國能源部長Jennifer Granholm表示,她相信,由於拜登政府在降低通膨法案(IRA)中推出近3700億美元的綠色補貼,美國仍能實現淨零目標並應對電力需求的爆炸性成長。
我們必須積極進取,但動能已經開始,而且並未放緩。
再生能源專案開發商表示,滿足歷史需求水準的綠色能源發電受到阻礙,因許可和電網布建的延遲,可能需要長達五年的時間才能將新的供應上線。
EDP 再生能源北美公司執行長Sandhya Ganapathy表示:現在需要平衡此點,不幸的是,我們可能無法按照所需的速度開展再生專案。
AI資料中心的激增,導致大型科技公司競相尋找低排放的全天候電力來源。
上週,Constellation Energy 和微軟簽署為期 20年協議,重新開放位於賓州的三哩島核電廠,該核電廠是美國最嚴重的核事故發生地。
對電力需求增加的預期,也導致美國營運商推遲燃煤電廠的除役。即使再生能源不斷增加,標準普爾全球商品洞察(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仍將本十年末燃煤電廠關閉的預測下調40%。
PA Consulting電力專家 Akshat Kasliwal 表示:按照目前情況,很難想像美國電力系統到 2035年將實現無碳化。
公用事業愛迪生國際公司執行長Pedro Pizarro表示,需求激增意味燃氣電廠也需要在能源結構中保留更長時間,以確保供應的可靠性。我們這個行業需要確保我們擁有一個可靠、有彈性的系統,能應對更多的極端天氣,且盡可能經濟實惠。
然而,美國並不缺乏再生能源容量。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估計,有近1.5 TW發電容量正在等待併網,足以使該國電力系統的規模增加一倍以上。
但2023年建成的專案,在併網之前面臨五年的施工延遲,且輸電線路的短缺使得將綠色能源從遙遠的發電站輸送到需求中心變得困難。
研究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發現,若到2035年資料中心需求增加近兩倍,且開發商難以安裝新的風能和太陽能,電力部門排放可能比其溫和排放情境的預測高出56% 以上。
然而,科技集團高層認為,隨著資料中心變得更加高效,且AI的廣泛採用透過改善日常營運減少能源消費,此種陡峭的預測也可能變得更加溫和。
成長最快的AI晶片製造商輝達首席執行長黃仁勳,週五在兩黨政策中心表示:雖然訓練模型會消耗能源,但創建的模型將更加節能地完成此項工作。我們將從AI中獲得能源效率和生產力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