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2024年德國排放交易收入創紀錄,但ETS2進展緩慢

  • 建檔日期:114-01-07
  • 點閱:8

由政府資料顯示,在德國國家碳排放交易系統(nEHS)的推動下,2024年德國的碳排放交易收入創下新高為18.5億歐元。然最新數據也顯示,建築與運輸燃料部門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進展緩慢。
智庫Agora Energiewende依據德國聯邦環境局(UBA)與德國排放交易管理局(DEHSt)提供之資料,發布2024年德國排放量的初步計算結果。
報告顯示,德國已達成2024年國家氣候目標,將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較1990年減48%,與2023年相比減3%,總排放量為656 MtCO2e。
即德國2024年排放量較其「氣候保護法(Climate Protection Act) 」規定的年度上限低36百萬公噸—主要受惠於正在逐步淘汰煤炭的電力部門。
Agora Energiewende德國總監Simon Muller表示,近年來所採取的氣候保護措施正越來越明顯地影響電力部門。隨著再生能源顯著增加與推動電網布建,德國正在為各部門的成功轉型鋪平道路。同時,該國也逐漸受益於排放量下降與電力交易價格降低。
依據UBA,德國在實現減碳的同時,來自排放交易的總收入(包括nEHS與歐盟排放交易系統「EU ETS」),於2024 年創新高達185億歐元,較去年增成長約1億歐元。
實際上主要收入來自於納管建築與運輸燃料部門的nEHS,於2024年成長21%達到130億歐元,此一收入抵銷EUA價格下跌之影響。而EU ETS的收入下降約30%為55億歐元。
nEHS 管制標的與未來即將受EU ETS2納管部門相同,去年大量的收入主要來自於相對持續的排放量,這與目前受EU ETS管制的電力部門形成對比,後者已實現顯著的減排成果。
德國nEHS之碳價由去年45歐元、前年30歐元上漲至2025年55歐元。
能源議題
去年是德國連續第三年因電力部門的減碳使全國排放量創下新低,儘管下降速度較前幾年有所減緩。
再生能源在德國的減碳進程發揮關鍵作用。儘管電力需求略有增加,但2024年能源部門的排放量仍降至1.83億噸,較2023年減9%。
再生能源的發電量成長12 TWh,同時從鄰近歐洲國家的進口電量也增加12 TWh,其中幾乎一半(49%)來自潔淨能源,占德國總用電量的5%。
因核能占進口電力的四分之一,而使電價有所降低。
燃煤發電量相較2023年下降16%,總裝置容量6.1 GW的燃煤機組被關閉。另一方面,天然氣發電量則保持不變。
去年還出現所謂的「太陽能熱潮 (solar boom) 」,以及創紀錄的陸上風電拍賣與許可,導致增加電力交易市場的波動性。
再生能源對總電力消費的貢獻提升至55%,但Agora表示應立即利用這一潛力,並呼籲改革電網收費(機制)。
Muller表示,此需要更多的電力儲存設備、更快速安裝智慧電表,以及為大型工業用戶提供更靈活需求的獎勵措施。
德國電力部門的排放量減少,是整個歐盟區域內排放量下降的縮影,主因對化石燃料發電需求減弱。
ETS2前景堪憂
德國未能達成歐盟減量責任分擔條例 (EU’s Effort Sharing Regulation, ESR)規定的歐洲氣候目標,約12 MtCO2e。
ESR涵蓋尚未納入EU ETS管制的產業,但部分產業將包含在ETS2,預計於2027年生效。
ETS2對運輸燃料與建築徵收碳價,在社會接受度方面預期將面臨困難。UBA主席Dirk Messner在週二發表會上表示,從2024年已開始敦促將碳費收入 (大部分來自ETS2納管之產業)回饋給公民。
Agora提供的資料顯示,德國運輸燃料與建築部門的減碳進展已無法達成當前目標。與電力部門不同,在工業、建築與運輸等需求部門並未出現結構性進展。另旨在推動建築與運輸部門減碳的綠色技術投資正在減少。例如,熱泵(heat pump)銷量年減44%,僅售出約20萬台。
Agora表示,建築部門排放量略減2 MtCO2e,主要受天氣溫和導致的供暖需求減少影響,否則排放量會增加。運輸部門,排放量僅比去年減少2 MtCO2e,主因為經濟疲弱導致重型貨運交通量減少。然而,乘用車交通量卻有所增加。總體而言,運輸部門總排放量達144 MtCO2e,超過「氣候保護法」所規定的年度目標,超標高達19 MtCO2e。由於未能達成建築與運輸部門之目標,德國政府在可預見的未來將不得不從其他歐盟會員國購買排放配額,或者面臨可能的罰款—相當於數十億歐元的預算風險。
工業危機
儘管經濟停滯,德國工業部門去年排放量略微增加3 MtCO2e,主因是重工業化石燃料的消費增加, 2023年的碳排放水平相對較低
儘管德國所有工業的產量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此一影響,但工業部門的排放量仍比年度目標低10 MtCO2e。
Agora的專家建議,應為氣候中和技術設置投資獎勵措施,以確保電價具有吸引力(電價的合理性)。不斷成長的工業排放與經濟停滯並存,顯示我們迫切需要結構性措施來保護氣候。特別是工業部門,在從化石燃料轉向以電力為基礎的過程擁有巨大的潛力。
展望未來
在政策方面,預計2月23日聯邦選舉後將發生變化,目前反對黨基督教民主聯盟(Christian Democrats)在民調中領先。
儘管2023建築能源法(2023 Buildings Energy Act)要求建築中的再生能源比例達到65%,Muller表示這仍然不夠,公民(眾)急需要明確的指引,以便更換供暖系統。同時,在轉型過程中,緩解社會社會弱勢群體的負擔,並向有需要的家庭提供特定項目的投資支持也非常重要。
Muller呼籲針對私人家庭規劃更精細的補貼政策,增加對高效供暖網絡(BEW)的聯邦資金支持,為熱泵導入長期電價,並加大對大型熱泵與氣候中和的汽電共生(Combined Heat and Power facilities)(CHP)的支持力度。
同樣,Agora表示,德國需要針對乘用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進行稅收、費用和補貼的改革,採取措施推動商用車隊的電動化,並繼續快速擴展充電基礎設施。
Muller表示,在下一個立法週期中,應著重於將電力部門的改革動力轉移到需求部門。確保社會平衡,使家庭與企業能夠投資於氣候中和的政策是關鍵。即將到來的立法期對於進行必要的投資以實現德國的國家和歐洲氣候目標至關重要。

Carbon Pu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