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如何更好地管理供應鏈的氣候風險

  • 建檔日期:105-01-27
  • 點閱:553

根據氣候揭露計畫(CDP)與商務社會責任國際協會(BSR)合作的研究顯示,一個公司的供應鏈要負責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是公司本身直接經營排放量的4倍,但半數大公司的主要供應商不提供其企業客戶所需的氣候數據。該報告還例舉主公司可以鼓勵供應商表現的方法例子。例如,萊雅集團與CDP合作,來建立可以讓採購部門很容易理解供應商的氣候評分卡。其他發現包括:
72%的單位認為氣候變遷呈現出可能顯著影響其業務運營、收入或支出的風險。
64%的供應商具體確認氣候調節法規會是一個風險,最常提及的後果是燃料、能源和碳稅。
參與的供應商不到一半(45%)已訂下目標,並減少其排放量,儘管與氣候相關的風險認知很高;只有34%的單位在過去曾報告有降低其年度溫室氣體排放。
約75家跨國公司與CDP合作,以尋求其7,879家主要供應商碳排放和氣候風險策略的數據。根據新的報告顯示,這些公司收到4,005家供應商的資訊,這意味著49%未能履行其客戶的要求。與CDP合作的那些公司能夠更好地管理風險,並看到氣候績效揭露的財務利益。CDP供應鏈計畫1,850家的重複參與者約有3/4,已經制定了氣候風險管理程序,並正在積極減少排放;相比之下,1,258家第一次揭露者只有不到1/2。根據與全球企業合作的供應鏈,BSR開發一個三階段的綱要,以建立調適氣候韌性的供應鏈。第一步是識別供應鏈的優先次序。這包括具有高溫室氣體排放量和高氣候脆弱度的供應鏈領域。建議買家應特別注意未申報者和首次申報者,以及很少或根本沒有管理的供應商。第二步是採取行動和發展目標。採購行動可能包括資訊索求,和買家財政誘因等。第三步是評估衝擊,這有助於企業了解不同的行動,如何幫助(或不利於)其實現溫室氣體或其他與氣候有關的目標。

How to Better Manage Supply Chain Climate Risks - Environmental L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