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希望有一個韌性的世界?從韌性數據開始

  • 建檔日期:105-02-17
  • 點閱:601

我們生活在一個韌性是為生存比以往更加重要的世界中,所幸科技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成為培養調適的工具。而今數據不再僅僅是數據。用來了解地球作用的數位科技,同樣的也以非常實用的方法幫助社區。這些範圍從監測火災、乾旱或洪水來繪製相關的保險區。這包括追蹤經濟的崩潰或流行疾病,發現可用的飲用水,提醒我們溫度和降水的變化,為土地管理者確認景觀脆弱度,監測空氣品質,甚至確認一個安裝太陽能電池板屋頂的位置是否適合。這些計畫所產生的資訊,正是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需要。但是,為了為此而使用,需要確保是提供給那些需要的對象。也就是需要確保能夠收集和使用這些資訊的工具,也具有韌性。為此,提出對數據生成者應該採用和政府應該採取的3個原則。
1.不僅僅是數據共享:要成為社會的價值,數字數據必須標記和分析,這種做法俗稱產生「元數據」(metadata)或「描述資料的資料」。這些資料也必須以符合用戶需求的格式來提供。我們不僅要共享數據,也便於以各種方式使用數據。2.講故事:心理學研究數十年,反覆表明故事如何影響人類的思想,和影響態度、恐懼、希望和價值觀。講故事是將學術界開發的知識,傳播到主流社會中產生共鳴,並促成行動方式的重要工具。對科學家而言,分析方法很重要,但政策制定者、記者和廣大市民,了解消息為首要。
3.對合作夥伴關係開放:氣候科學、韌性的研究和生態,在學術界和政府機構的領域被正視,但與業界的合作夥伴也很重要。私營部門經常期望創建與分享知識,朝著與學術或政府合作解決環境挑戰。許多公司正在引入韌性文化,不僅是其價值觀和世界觀的一部分,而且還因為這是好生意。

Want a resilient world? Start with resilient data - Green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