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國家空氣污染主要導因於已開發國家消費需求
- 建檔日期:105-09-09
- 點閱:976
「自然地球科學」期刊最新研究(Global climate forcing of aerosols embodi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指出,東亞地區懸浮微粒主要來自製造與能源生產之排放,前述活動多為供應已開發國家(如西歐與北美)之商品與服務需求。
該研究共同作者Yi Huang表示,研究揭示消費、貿易、環境與氣候間的強烈關聯,但尚未獲得普遍認同,儘管全球污染主要來自開發中國家的生產活動,但這是由於國外需求趨使更多商品製造,並產生相關污染。
依據這項研究,天然懸浮微粒對環境產生冷卻效應,透過工業製程與化石燃料產生的人為懸浮微粒,促使「輻射作用」導致全球暖化,並使地球吸收與釋放的淨輻射量不平衡,改變氣候參數。
該研究表明,已開發國家應找尋對開發中國家於發展過程中,有效減少環境負面影響的方法。Huang補充,該研究亦提供架構與想法,關於全球生產如何合理分配,才能使全球污染與氣候威脅減至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