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專家認為未來之負排放技術無法拯救人為造成的氣候變遷

  • 建檔日期:107-02-01
  • 點閱:877

移除大氣中溫室氣體的負排放技術(如CCS、種樹等),IPCC之前提出於未來減緩全球暖化計畫中此技術將扮演主導角色,日前其發出之1.5℃影響報告初稿中亦提及,限制1.5℃暖化將涉及從大氣中去除二氧化碳,並認為若沒有這些負排放措施,將有非常高風險於2040年代前衝破此溫升目標。
然而歐洲科學院諮詢委員會(European Academies' Science Advisory Council, EASAC)新研究報告(Negative emission technologies)評估負排放技術對達成巴黎協定目標的潛在貢獻,發現在IPCC分析情境規模下,負排放技術對抑制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增加之實質潛力有限;其發現任一負排放技術皆不具IPCC所設想之去除Gt規模二氧化碳潛力,亦無法以其所設想之速度推廣該技術,包括再造林、造林、有利於固碳的農業、生質能碳捕存(BECCS)、增強風化、海洋施肥或直接從空氣中捕存(direct air capture and carbon storage, DACCS)等技術。該報告認為對此類技術勿過度樂觀,因此建議各國不要寄望此技術達成巴黎協定目標,而是須著重於排放減量措施。
EASAC表示,基於現有知識,各種情景與預測顯示負排放技術對未來去除二氧化碳的貢獻,使達成巴黎協定目標似顯樂觀,惟不應成為歐盟長期能源路徑之情境研究、分析與比較的基礎,依賴負排放技術填補未能充分減緩排放的缺口,可能會對後代產生嚴重影響。

Future technology ‘cannot rescue’ mankind from climate change, say experts-Independent&EAS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