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氣候變遷調適的界限是什麼?

  • 建檔日期:102-07-02
  • 點閱:452

由於全球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已達400 ppm,是地球最近數百萬年來所未見的情況,因而衍生一些疑問:我們真的知道要調適什麼嗎?我們調適的界限是什麼?最近在「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登載的一篇文章指出,如今有些社區已瀕臨調適能力的極限;研究人員因此建議,發展綱要來界定這些極限,包括為個人與為社區。該文作者之一,Richard Klein,是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舉例表示,有些農民因氣候變遷無法靠種田謀生,只好棄田離鄉到城市打工。但若農民堅守農作,則農民雖然已達調適極限,而社會則未必感受到糧食危機,因此不覺達到調適極限。如果能為個人、社區或國家制定調適極限,決策者就能在農業、市區成長等領域進行規劃管理時,獲得重要參考指標。但是目前對調適的極限所知有限,雖然一般相信是有個極限,但如何預測卻有困難。以種稻為例,氣溫在26℃時開花授粉率最佳,氣溫每升1℃,產量降10%;那麼調適極限是32~35℃,但對於民生經濟,或許調適極限的氣溫遠低於此值,而且因各地社會經濟狀況而異。若氣溫達到調適的極限,替代稻米的方案也是個問題,不僅農民要改變農作方式,消費者也要改變飲食口味。以今日的社會型態與公民意識,要大眾集體配合因應措施或許有困難,但調適極限可做為施政管理的參考,預先隨變化調整策略,以避免調適能力耗盡的處境。作者建議,在各領域、各層級,先強化各種早期預警系統。

What are the limits to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I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