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報告稱礦工為滿足金屬和礦物不斷增長的需求砍伐森林

  • 建檔日期:113-10-23
  • 點閱:8

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WRI)的報告分析強調,從2001年到2020年,世界因採礦而損失近140萬公頃的樹木,面積大約相當於蒙特內哥羅的國家面積,近三分之一位於熱帶原始雨林的保護區也遭破壞。分析顯示,樹木損失等同每年造成3,600萬噸CO2e,相當於芬蘭2022年化石燃料排放量。
報告稱,數字可能是保守的,因為它們不包括與採礦相關的基礎設施(如道路和儲存設施)造成的間接樹木損失。
熱帶原始雨林與採礦相關的損失尤其令人擔憂,因為它們是世界上富碳(carbon-rich)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有助於調節當地和區域氣候影響,例如降雨和溫度。採礦通常涉及挖掘植被和土壤,加劇惡劣天氣和氣候變遷造成的災害,同時還會污染空氣和水。損失集中在十一個國家,其中印尼和巴西為首。其他地區則包括俄羅斯、美國、加拿大、秘魯、迦納、蘇利南、緬甸、澳洲和蓋亞那。
以往,黃金和煤炭一直為樹木覆蓋損失的最大驅動因素。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的研究,2001年至2019年,70%以上的採礦相關森林砍伐都是因為黃金和煤炭的開採。儘管燃煤使用量正在下降,它仍然在全球能源結構中佔據主導地位。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研究,2000年至2019年,57% 與煤炭開採相關的樹木損失發生於印尼。印尼煤炭產量在過去十年中加速成長,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出口國之一。
目前的黃金開採熱潮始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不久,當時金價飆升。巴西與迦納的樹木損失很大程度與金礦開採有關。分析指出,智慧型手機、太陽能板及電動車的關鍵材料為採礦業的新驅動力。
W分析指出,礦工在開設新礦井時有機會改善環境並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永續採礦實踐和技術專家Michael Goodsite表示,這應該包括採用最佳可行技術與實踐、復育計畫及強大環境監測的開採,同時還需要全面的理解、觀點和系統性的方法。

Miners are razing forests to meet surging demand for metals and minerals, report says - AP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