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城市是否可同時"韌性"和"永續"?

  • 建檔日期:101-10-22
  • 點閱:349

紐約市下水道系統可處理8百萬居民的每日排遺與沖洗污水,加上偶爾出現的豪雨,或暴風雨—算是一種韌性的見證。紐約市怎麼做到的?簡單:聯合下水道放流。如果污水量超過門檻,防洪門被打開,讓雨水與污水混流入當地水體。雖然這比硬撐好—否則污水會由馬桶倒流入屋,但對當地水體就不太好。紐約市附近的薰衣草(Lavender)湖就是如此,水面上總顯現油光;有批評者認為,該湖可列為超基金整治場址名單。但這就是城市因應氣候衝擊的韌性代價,但絕非永續;特別是未來氣候變遷的效應加重,海平面升高讓污水無處排放。對於城市規劃者而言,污水系統之外還是有類似案例,"韌性"和"永續"似乎難以兼具。由於未來都市化現象與全球暖化趨勢明確,管理者與個人都應有創新思維,以求"韌性"和"永續"兼具。就聯合下水道放流方式而言,其他較具永續效應的措施包括:建築物綠屋頂、街頭儲水公園、滲水式道路鋪面等,都可讓城市更能長久接受氣候變遷的考驗。

Can Cities Be Both "Resilient" and "Sustainable"?─Scientific Ameri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