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追求不受氣候影響的農場

  • 建檔日期:104-07-21
  • 點閱:673

奧地利下奧地利州阿姆施泰滕(Amstetten)的務農世家,原本很高興氣候變暖,種植玉米的時間由4月底提前到4月中,讓玉米有更充分的時間熟成。但最近因為一項相關的研究結果,讓當地農民聚會討論氣候調適的議題。在維也納大學一項研究,是1,400萬歐元(約合1,500萬美元)「以氣候變遷模擬歐洲農業對糧食安全」(MACSUR)計畫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幫助歐洲國家準備和調適氣候變遷,提出了2040年中農業平均產量初步預測。雖然一些農作物和水果的預期產量因氣候暖化受益匪淺,但是其他作物的產量 - 包括玉米 - 減少高達20%,因為降水變化和極端天氣事件,抵消了氣溫升高所帶來的好處。聽到這樣負面的預測,一些農民搖頭難以置信,表示寧願相信自己的經驗,甚於任何這樣的預測。他們的反應,顯示了長期以來農民與科學家之間,對氣候變遷計畫溝通的隔閡。雖然專家學者提出許多長遠的氣候調適改善計畫,但農民已在糧價波動、補助計畫、新式農機等因素中調適,以求在非常短期內獲利;2040年對農民而言,遙遠如許多光年之後。在世界各地,科學家、農民、農業產業和政府都在努力使農業系統更加「氣候智能」;如果要養活日益膨脹的世界人口,這將是必要的。有些工作是要在短期內使目前的農場更有韌性;其他則正在進一步尋求的是預先提供資訊,為作出重大變化,如投資於大型灌溉系統之所需。目前全世界農民每年生產超過10億公噸玉米、約7.5億公噸大米、7億多公噸小麥,和近20億公噸甘蔗。儘管如此,每年有8億多人挨餓。即使沒有氣候變遷,農業將面臨著全球70億人口,隨在2050年或許膨脹到90億人口的巨大壓力。農業預測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面對多層次的不確定性:區域氣候將如何變化?依假設可能被種植有什麼作物?化肥的供應和經濟預測。但去年,一項全面研究所使用的多個氣候和農業模式,預測開發中國家集中的低緯度地區小麥和玉米產量,來自氣候變遷的問題,一般會大於所獲得的好處。另一個研究分析了1,700個模擬並預測,如果氣溫上升2℃,在溫帶和熱帶地區若沒有調適努力,玉米、小麥和水稻產量將下降。對建設未來農業系統的第一步,是幫助農民因應當今的極端天氣。例如作物開發,培育品種是可以容忍洪水、乾旱或海平面上升引起的鹽度增加。根據菲律賓的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分析,耐澇品種在暫時淹沒田地的產量上調高達45%,並在東南亞的大洪水後,幫助避免糧食短缺。數位化通訊工具也提供了機會,來保護收成和保障農民收入。由國際水稻研究所開發的應用程式,讓區域性農業局能根據天氣和當地的土壤條件,提建議指導農民何時施肥、何時收穫。在2015年的頭6個月,應用程式發送17萬個建議。那些使用該工具的農地平均單位產量,每公頃增加了約半公噸,近10%。

Quest for climate-proof farms─Quirin Schiermeier, Na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