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俄烏戰爭對亞洲國家氣候目標影響

  • 建檔日期:111-10-02
  • 點閱:10

在俄烏戰爭後俄羅斯減少並停止對歐洲提供天然氣下,歐洲對天然氣的需求意味與亞洲國家競爭而推升化石能源價格,並導致智庫Climate Energy Finance的Tim Buckley所稱之惡性通貨膨脹。鑑此,大多數亞洲國家將能源安全放在首位,甚至淩駕於氣候目標之上。聯合國永續能源部門的Kanika Chawla表示,對於韓國或日本等富裕國家意味將轉向核能,對於中國與印度之巨大能源需求國家意味在短期將依賴燃煤發電,但對於財政緊張的開發中國家則產生不成比例影響。
亞洲國家的選擇,可能加倍推展潔淨能源,或者決定不立即淘汰化石能源。Chawla表示,我們正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十字路口。
斯里蘭卡:高再生能源目標但電網無法處理
斯里蘭卡是面臨困境窮國的極端例子。巨額國債讓其無法賒賬購買能源,迫使該國將為明年能源短缺重要部門採取能源配給。斯里蘭卡訂定2030年再生能源占70%與2050年凈零目標。為斯里蘭卡政府撰寫潔淨能源目標報告的Aruna Kulatunga表示,在兼顧能源安全與降低能源成本的雙重需求下,意味該國別無選擇,只能擺脫化石能源。但如智庫Advocata Institute所長Murtaza Jafferjee等人認為,目標更有抱負卻不現實,因目前電網無法處理再生能源。
中國、印度:本土能源
兩國如何滿足能源需求將產生全球影響。至少在短期似乎是依賴燃煤發電。
中國目前是世界最大排放國,目標是2060年實現凈零排放。但自俄烏戰爭以來,中國不僅從俄羅斯進口更多化石能源,且提高國內煤炭產量。這場戰爭加上嚴重的乾旱與國內能源危機,意味中國正在優先考慮照常供電而不是削減高碳能源。
印度為第三大排放國,目標是2070年達凈零排放。預期未來數年印度能源需求將大幅成長,據估計將需要2,230億美元才能實現其2030年潔淨能源目標。與中國一樣,印度正在尋求提高煤炭產量,以減少對昂貴進口能源的依賴,儘管呼籲實施對俄制裁,但仍購買俄羅斯石油。
在對未來之大規模能源需求,意味兩國皆別無選擇只能提高潔淨能源水準。Buckley表示,中國在再生能源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並欲減少對化石能源依賴,可能是因其對氣候變遷感到偏執,或者因其想絕對主導未來的潔淨產業。
印度也在大力投資再生能源,並承諾2030年潔淨電力占50%目標。Institute for Energy Economics and Financial Analysis的Swati D'Souza表示,俄烏之戰使印度重新考慮能源安全問題。
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的Christoph Bertram表示,更多國內煤炭生產並不意味兩國正在燃燒更多煤炭,而是用廉價的本土能源取代昂貴的進口煤炭。對全球氣候目標至關重要的是未來投資導向,投資煤炭的另一面意味對再生能源投資減少。
日本、韓國:核能選擇
日本與韓國是亞洲最發達的兩個國家,在俄烏之戰後皆在推動核能。
對俄羅斯煤炭與天然氣進口的制裁導致日本尋找替代能源,儘管自2011年福島災難以來之反核民情。基於預期夏季熱浪提早來臨將導致電力短缺,政府宣布加速監管安全檢查以利更多核反應爐運轉。日本目標是將核能限制在占能源結構1/4以下,此目標被認為過於樂觀,但最近的推動顯示核能可能發揮更大作用。
韓國則尚未出現能源供應之短期影響,因主要從卡達與澳大利亞等國進口天然氣及從中東進口石油。但歐洲試圖從這些國家進口能源的努力可能使韓國受到間接影響,從而推升能源價格。韓國新政府也推動核能發電,並表示不願大幅減少對煤炭與天然氣的依賴,因希望提振經濟。Korean Federation for Environmental Movement的Ahn Jaehun表示,若戰爭持續下去...韓國顯然將面臨如何應對能源成本上升問題。
印尼:損害控制
戰爭以及隨之而來的天然氣價格上漲,迫使印尼減少旨在控制能源價格與部分電價的補貼。國際永續發展研究所Anissa. R. Suharsono表示,此為一非常匆忙的改革,並未解決印尼(為世界最大煤炭出口國)擺脫化石能源並實現2060年淨零目標的挑戰。
據政府資料顯示,2022年4月至6月期間,煤炭出口較2021年成長近1.5倍以應歐洲需求,印尼煤炭已超過2021年80%產量。據國際能源總署(IEA)資料,至2030年印尼需增加近2倍潔淨能源投資,才能實現2060年凈零排放。但Suharsono表示目前尚不清楚將如何實現目標,目前印尼沒有總體法規或明確路線圖。

What the war in Ukraine means for Asia’s climate goals - AP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