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中國2023年排放和能效目標未達標後,其在全球氣候談判的信譽可能面臨風險

  • 建檔日期:113-03-12
  • 點閱:32

中國未能實現解決氣候暖化排放問題的關鍵目標,分析師表示,除非加倍努力重回正軌,否則中國在全球氣候談判中的信譽可能面臨風險。
中國政府過去很少達不到目標。分析人士表示,但現在在憂慮能源安全之下,幾乎沒有表現出解決排放差距的政治意願。
上周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發改委)承諾,在2023年未達到預期後,今年將加大節能與減碳力度。
分析師表示,中國遠遠落後於2021-2025年間將能源強度降低13.5%、碳強度降低18%的目標。
能源強度與碳強度是中國承諾2030年之前達到碳排放峰值與206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關鍵部分。
顧問公司Wood Mackenzie高級研究分析師Jom Madan表示,要保持目標能實現,就需要所有部門共同努力,彌合差距。
但規劃委員會設定的2024年目標遠低於需求。對於能源強度,委員會僅要求降低 2.5%,未設定新的碳強度目標,也未採取新措施限制煤炭使用。
Madan預測,中國在能效方面可能接近......但尚未完全實現其目標,若該國未能實現 2025年目標,可能引起全球質疑其控制排放的能力。
Centre for Research on Energy and Clean Air首席分析師Lauri Myllyvirta表示,該國還面臨外交信譽嚴重喪失的風險。中國長期以來一直強調其履行國家承諾的能力,同時批評其他國家設定崇高目標。
作為世界最大碳排國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面臨越來越大的國際壓力,要求其表現出更大的氣候野心。其對此進行抵制,聲稱自己已比大多數快速發展的國家做得更多。
中國不斷上升的排放量占全球年排放的35%。上週IEA表示,其人均排放量比OECD平均高出15%。
Madan表示,為實現目標,中國應專注於工業和建築的效率提高,並為企業更換或改造落後設施提供更多財政支持,擴大碳市場也將有所幫助。
2月中國國家統計局表示,中國的能源強度官方預計到2023年將下降0.5%,未達到2% 目標。
差距本來會更嚴重,但2月中國將核能和再生能源等非化石燃料排除在外,轉而專注於解決化石燃料問題。Myllyvirta表示,中國正在追溯應用這項定義。若無此更動,能源強度計算將顯示增加0.5%。
Myllyvirta估計,中國需在2024與2025年將能源強度降低6%才能實現2021-2025年目標,遠高於本週設定的2.5%目標。
不過,中國公共環境研究所所長Ma Jun表示,能源強度在未來可能變得不那麼重要。Ma表示,計算方式的變動反映中國一個新現實,即經濟成長越來越多由再生能源產業推動,而依賴化石燃料的產業將面臨提高效率的更大壓力。意味碳強度將變得更加重要。
分析師表示,儘管中國沒有設定新的碳強度目標,但中國的經濟成長,意味今年碳強度將下降約3%。然而,Myllyvirta表示,在 2020- 2023年碳強度下降4.6%後,今年和明年碳強度需下降約7%才能實現2025年目標。
未能實現氣候目標對中國來說是不尋常的,中國已將工作晉升視環境進展而定,以鼓勵工人和機構實現目標。
2022年中國反腐敗監管機構警示,一些地區提供過於樂觀的欺詐性能源和碳強度數據。2010年遵守強度目標的壓力也造成經濟混亂,各省削減對能源密集工業的供電,並迫使家庭實施限電。
華盛頓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中國氣候中心主任李碩表示,若現在不大力推動氣候努力,到2025年實現5年強度目標將非常具有挑戰性。

China's emissions, efficiency targets under threat after falling short in 2023 - Reu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