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推動碳移除碳權的政策有利於吸引金融、航空等業的買家

  • 建檔日期:113-04-05
  • 點閱:20

由於有利於市場的激勵措施吸引來自技術和金融、化工和航空等不同部門的買家,部分人士預計透過工程技術移除大氣中CO2所產生碳權的需求將激增。
許多科學家認為,每年利用自然或技術從大氣中捕捉數十億噸CO2,是實現巴黎協定遏制氣候變遷目標的唯一途徑,因減排努力不夠快。
為應對此項挑戰,小型新創公司正處於布建新技術的初期階段,以捕捉導致地球暖化的氣體並產生可交易的碳移除碳權,公司可購買碳權抵換其排放。欲廣泛使用還需數年時間,且與傳統的碳權產生方式(例如透過保護森林或資助再生能源計畫)相比,成本要高得多。
儘管懷疑論者認為碳移除可能鼓勵企業繼續污染,且不太可能迅速達到大規模布建,但美國的降低通膨法案(IRA),試圖透過稅減免激勵措施推動市場發展,有助於吸引各行業買家。歐盟執委會也提出框架認證歐洲產生的碳移除量。
產業追蹤機構 CDR.fyi資料顯示,2023年從一系列工程碳移除專案中購買約460萬噸碳權,其中約118,000噸已交付,並獲外部認證公司確證。
目前,一小群公司正在制定評估碳權的標準,包括納斯達克旗下的市場領導者Puro.earth 和Isometric,希望讓買家有信心投資。
華盛頓非營利組織Carbon180專家Anu Khan表示,我們需要值得信賴的監測、報告和驗證系統,以產生高品質的碳移除碳權…這就是我們釋放私人投資以提高速度和規模的方式。
CDR.fyi表示,2023年交付的大部分碳權(約93%)係屬生物炭捕碳,即透過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木炭鎖定碳排的簡單科學過程,大部分認證由Puro提供。
Puro現在計劃針對更奇特的工程技術制定標準,例如幫助岩石吸收碳的先進風化及使用化學物質從周圍空氣中吸收碳。同時,Isometric則針對生物油(bio-oil),將廢棄物轉化為可注入地下的液體。
目前Puro約占經認證工程碳移除碳額的80%。官方記錄用於抵換公司排放的碳權量,於 2023年幾乎加倍達到65,026噸。
Puro執行長Antti Vihavainen表示,預計2024年其認證數量將達到40萬。預期未來3年可看到100%或接近100%的複利平均成長率。
Puro資料顯示,於2023年使用碳權抵換排放的公司,包括德國化學公司拜耳、芬蘭機場營運商 Finavia、微軟、瑞典電信Telia和美國銀行摩根大通。
成本高
儘管大型科技公司每噸曾支付一噸一千美元或更多以助發展市場,包括直接空氣捕捉(DAC)新興技術,但對於許多買家而言,價格仍太高。
生物炭碳權較便宜,每噸約140美元,而生物油碳權每噸約600美元,皆比傳統碳抵換昂貴,傳統碳抵換代表再生能源等專案避免的排放,每噸成本不到10美元。
有些人認為監管介入是碳移除碳權市場可行的跡象。
已購買Puro認證碳權的摩根大通,該公司Taylor Wright表示,考慮到IRA的結構和其他正在討論的監管提案,是一很好跡象,表明將對碳移除進行投資……應有助於支持這些公司成長。
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生物油的Charm Industrial,其執行長Peter Reinhardt表示也看到更多買家加入。
與Isometric合作的Reinhardt表示,肯定是從科技領域開始的,然後進入金融領域……我們看到航空旅行和其他部分行業的一些擴展。
例如德國上市航空公司漢莎航空(Lufthansa),3月表示已與直接空氣捕捉專案開發商 Climeworks建立長期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但未透露交易價值細節。
環境市場集團Redshaw Advisors高級碳顧問Bill Goldie表示,航空公司目前可能只是工程碳移除的小市場。通常對於合規市場,大型排放者希望以最便宜成本遵守規定,因此航空公司不太可能尋求使用工程碳移除滿足所有要求。

Policy push for carbon removal credits lures finance, aviation - Reu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