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專家表示,歐洲淨零碳排工業法案對製造業的雄心壯志幾乎沒有幫助

  • 建檔日期:113-04-26
  • 點閱:28

專家表示,歐盟的淨零碳排工業法案(NZIA)對歐洲實現能源轉型技術目標影響不大,他們認為歐盟選舉後有必要採取新的大規模倡議。
該法案於4/25由歐洲議會以361票贊成、121票反對、45票棄權獲得通過,歐洲制定「淨零」技術為滿足40%國內需求。
在立法過程中,此項法律範圍大幅擴張,現已包括19種技術,其中有太陽能板和風力渦輪機、傳統核分裂、碳捕獲與封存(CCS)、生物技術以及電網技術。
然而,研究員Simone Tagliapietra表示,歐盟缺乏確保實現目標之工具,稱淨零碳排工業法案為「紙老虎」。
Simone Tagliapietra補充說道,儘管引入旨在設定與綠色技術新製造場相關許可程序期限及新的政府採購和補貼計畫規則,但法律本身並未帶來實質改變。
許可程序並非製造業「關鍵瓶頸」
此觀點也得到柏林Jacques Delors中心副主任Nils Redeker認同,審查時間並非投資者決定在歐洲或其他地方建立新製造場的關鍵因素。
新法要求成員國確保新工廠或現有工廠擴建的審查過程,小型工廠(年產能為 1 GW的生產基地)應持續 12 個月,大型工廠應持續 18 個月。
Redeker表示,長時間的許可程序對建立再生能源製造場所可能有問題,但不至於是「關鍵瓶頸」。
若成本過高,可忽略新「彈性」標準
兩位專家表示,針對政府採購和再生能源拍賣的新規定更為重要。
此法首次要求政府在購買技術(如太陽能板屋頂、熱泵)或拍賣大型再生能源項目(如風電場、地面太陽能發電場)時,除價格外還需使用其他準則,如定性指標。
這些準則基於「永續和韌性」貢獻,旨在讓歐洲製造商相對於外國製造商,尤其中國,獲得競爭優勢。中國佔全球太陽能製造業約80%,且預計迅速追趕上其他再生能源和低碳技術領域,如風力渦輪機。
然而專家擔心,鑑於歐盟國家可選擇忽略新準則,以防止「不成比例」之額外成本—政府採購設定為20%,再生能源拍賣為15%,這些新準則實際上可能被忽視。
Redeker表示,目前歐洲與中國太陽能板價格差異甚大。
根據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報告指出,中國太陽能板生產成本較歐洲便宜 35%,由於中國製造業生產過剩,中國企業被懷疑以低於生產成本價格銷售太陽能板。
Redeker 表示,成員國可自行決定是否適用新規範,這意味著與NZIA前之情境相比變化不大。
在Tagliapietra看來,唯一可產生影響之準則為網絡安全性的預先資格審查,歐盟成員國可利用此準則阻止中國風力渦輪機製造商,以及其他數位連接技術進入歐洲市場。
然而,具體細節仍需由歐洲委員會通過「執行法規」來定義,預計在未來九個月內提出。

Europe’s net-zero industry law will do little for manufacturing ambitions, experts say - The Guar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