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9/5澳大利亞氣候變遷管理局發布對六個部門的分析報告,提出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各種可能減碳路徑之建議

  • 建檔日期:113-09-05
  • 點閱:13

澳大利亞議會依據「氣候變遷管理局法案(Climate Change Authority Act)」(2011),於去(2023)田要求氣候變遷管理局(Climate Change Authority, CCA)審查能支持澳大利亞六大部門(電力與能源、交通運輸、工業與廢棄物、農業與土地、資源(礦業及天然氣)、建築)於2050年向實現淨零轉型的潛在技術與路徑。氣候變遷管理局應澳大利亞議會的要求,為澳大利亞政府的淨零計畫提供建議。
CCA報告重點:
1.目的:確認六大部門的障礙並提出解決的策略與行動。
2.報告結果:利用現有成熟技術實現減碳的路徑有很多,例如應用於發電的太陽能、風能及儲能電池,讓澳大利亞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實現淨零。隨著氫和去碳工程等新興低排放技術的快速發展,讓機會也隨之而來。
3.採用方法:報告採用澳大利亞聯邦科學及產業研究組織(CSIRO)的模型,該模型研究了兩種情境,分別為在2050年及2040年實現淨零排放,同時也包含對2050年可能的剩餘排放量的評估,該評估是透過詳細的單獨分析得出的。
4.對六大部門所提建議:
(1)電力與能源:電力供應將透過風能、太陽能以及儲能來實現脫碳,並大幅擴大規模,使整個經濟實現電氣化。所有情境的電力排放都降至接近零。在政策支持下,舊燃煤電廠的退役以及太陽能及風能的低成本推動下,從煤炭轉向再生能源的轉變已經在迅速發生。
(2)交通運輸:透過電動車、更多鐵路與公共運輸來取代私人運具,以及碳中和燃料。這種轉型是自然是漸進的,受到車輛庫存週轉率、基礎設施建設時間表和不斷成長的運輸需求的限制。
(3)工業與廢棄物:減少工業排放有賴於電氣化與新技術。重工業排放量並未下降,但聯邦政府針對澳大利亞最大排放源的保障機制正開始發揮作用。此外,低排放技術正在發展及成熟中。而情境也顯示,工業仍有大量剩餘排放。關鍵是政府要提供足夠的商業獎勵措施來減少排放,並讓工業界避免建造新的高排放設施。
(4)農業與土地:隨著植被覆蓋與森林的擴大,預計到2050年,土地及農業的排放量將低於零排放。因此,碳匯將超過牲畜及農作物的剩餘排放量。
(5)資源(礦業及天然氣):包含採礦、天然氣開採與加工在內的資源產業正在穩步實現近零排放(near-zero emission),包括透過電氣化以及碳捕捉與儲存(CCS)。
(6)建築:建築的直接排放(主要來自供暖、冷氣與烹飪)可以透過電氣化消除,同時提高建築能效。

Can Australia reach net zero by 2050? A new reports shows it must be ‘the new normal’-The Guardian、Climate Change Autho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