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德國前核電廠營運商對梅爾茨的核電「暫停拆除」想法反應冷淡

  • 建檔日期:114-02-26
  • 點閱:4

據《南德意志報》(Süddeutsche Zeitung)報導,可能成為德國下一任總理的基督教民主聯盟(CDU)領袖Friedrich Merz提議「暫緩拆除」國內已除役的核反應爐,但此構想遭到前核電廠營運商的質疑。在基民盟於德國提前選舉的民調中領先隔日,梅爾茨在一場記者會上表示,由於剩餘的反應爐「不像檯燈一樣,可以隨意開關」,德國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太可能恢復核電。這位保守派領袖補充說,重新啟用已停機的核電廠「肯定不會在本(國會)會期內決定及實施」。然而,他認為暫緩拆除這些舊核電廠是「必要的」,以便為未來可能的重啟保留選項。
前核電廠營運商 EnBW 的發言人表示,其轄下全部五座核電廠都已進入拆除程序中。該發言人說:「我們已取得並啟用所有相關的拆除許可證。」他補充,德國《核能法》(Atomgesetz)規定,營運商有義務在核電廠停止運轉後「立即」展開拆除作業。EnBW 負責人Georg Stamatelopoulos今年(2025年)二月初曾表示,該公司旗下、也是2023年4月德國最後一批關閉的三座反應爐之一的Neckarwestheim 2核電廠,其拆除工作正在進行中。斯塔馬特洛普洛斯指出,要停止甚至逆轉拆除程序,將耗時多年且需投入鉅額資金。
據報導,其他前反應爐營運商也指出其依法須迅速拆除的義務。擁有Isar 2核電廠的能源公司 E.ON 則認為,「一切皆有可能」,因為重啟「主要是政治問題」。然而,該公司也坦言,「很明顯,從技術和法規角度來看,這將極具挑戰性」,且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實現。另一家前營運商 RWE表示,重啟核反應爐將面臨「巨大的法規、財務和人事障礙」。
德國核能評論家、《世界核工業現狀報告》(World Nuclear Industry Status Report)協調員Mycle Schneider表示,由於現代核電廠有許多技術要求,重新啟用老舊且受污染的核反應爐,實際上幾乎等同於新建反應爐,在經濟上幾乎不具可行性。施奈德主張:「總有個時候必須做出抉擇(或劃清界線)。」
選舉期間,Merz領導的保守派聯盟曾承諾會考慮重啟德國核電廠的選項,以及未來採用現代核技術的其他可能性。然而,Merz屬意的聯盟夥伴社會民主黨(SPD)已表明,將堅持(由基民盟/基社盟最初決定的)核電逐步淘汰政策。不僅是前營運商,其他分析師與研究人員也對此舉的可行性及效益表示懷疑,認為這將是一個漫長過程,充滿法律不確定性、公眾與政治反對,且投資成本極高。

Clean Energy W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