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政策恐拖慢能源轉型進程
- 建檔日期:114-04-02
- 點閱:4
川普的關稅政策將開啟一種新局面:將製造業帶回美國,並在國內自行生產所需商品。這樣的轉變勢必影響全球邁向綠色能源轉型的進程,正面影響如中國可能被迫尋求其他市場銷售其潔淨能源技術,從而加速技術的普及。惟分析師認為出現重大負面影響的可能性同樣大,儘管現在預測川普舉措可能造成的意外後果還為時過早。
許多能源分析師指出,關稅政策可能推升電力、汽車與汽油價格。
事實上,川普在第一任期內便曾對外國商品加徵關稅,其中多項政策在拜登政府期間被延續,作為對抗中國製造業優勢的手段。然而,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本輪關稅措施對傳統能源(如石油與LNG)以及再生能源產業的衝擊都極為重大,難以預測其影響。
能源產業已面臨供應短缺
分析人士指出,加徵關稅將進一步加劇關鍵零組件短缺。根據供應管理協會(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 ISM)資料顯示,變壓器、斷路器與配電盤等電力元件已連續54個月短缺,這已對因應資料中心帶動的電力需求快速增長造成阻礙。在CO₂大量排放與科技產業能源需求迅速攀升背景下,變壓器製造雖看似不起眼,但實際上關鍵零組件供應瓶頸正延遲再生能源與新設電廠併網進度,進而限制可連結電網的資料中心數量。根據資料追蹤公司 WorldCity統計顯示,由於北美有自由貿易協定,美國於2024年進口313億美元電線與電纜,其中52%來自墨西哥;電源供應器與變壓器進口總額為292億美元,其中21%來自墨西哥,13%來自中國。同時,通用汽車、本田與福特等汽車製造商歷經數十年打造的北美供應鏈,已高度依賴來自墨西哥、加拿大與其他國家的零組件,進行跨境生產與組裝。大西洋理事會研究員警告,川普的關稅政策可能引發報復性關稅。顧問公司Grid Strategies總裁則指出,對公用事業而言,設備製造商需要數年才能建立新廠房來滿足產能需求,短期內難以因應不斷上升的電力預測。他強調,關稅措施最終只會推高公用事業公司與消費者成本。
中國將尋找潔淨能源新市場
川普關稅政策可能產生之正面影響,如推動全球潔淨能源轉型的擴散。隨著中國在經濟上對潔淨能源技術生產的依賴加深,若產品因美國關稅而被排除在主要市場之外,中國將更有動力尋找新興市場,例如在巴基斯坦可能掀起太陽能熱潮,或在巴西推升電動車銷量。彭博新能源財經分析師表示,越來越多中國出口的電池、太陽能板、風力渦輪機及電動車等潔淨能源產品正進入中低收入國家,原本看似是富裕國家事務的能源轉型,也將在較貧困國家開始加速執行。根據能源數據分析公司Wood Mackenzie為太陽能產業協會做的報告,自通膨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生效以來,美國太陽能模組年產量雖從2023年14.5GW提升至2025年初50GW,但依賴進口零組件的問題仍未解決。未來是整體進口太陽能模組比較便宜,還是分別進口各個零件,可能取決於關稅的規模與實施方式;同時也取決於國會是否會繼續維持IRA對國內製造商的稅收優惠。貿易研究機構 Trade Partnership Worldwide總裁進一步指出,即使美國製PV最終成本沒有進口PV上漲那麼多,美國人仍可能因PV本身的成本高或者受到關稅影響的其他購買商品(如汽車)的成本高,而選擇安裝更少P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