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國家對2040氣候目標立場不一
- 建檔日期:114-04-30
- 點閱:11
歐盟各國對於即將制定的2040年氣候目標意見分歧。歐盟執委會正在研擬相關提案,目的在於為歐盟設定一個介於既有2030年減排55%(相較於1990年)與2050年淨零排放兩大目標之間的中期路徑。
歐盟執委會原計畫近期提出2040年減量90%目標,但由於部分成員國及政治人物擔心此舉將對已面臨經濟挑戰的歐洲產業增加額外成本,因而延後提案。
芬蘭氣候事務國務秘書Mika Nykänen表示,他認為90%的減排承諾是『一個不錯的目標』。除了芬蘭,丹麥、荷蘭與斯洛維尼亞等國也表態支持。然而,包括義大利與捷克在內的國家則表示反對,主要擔憂其製造業已因美國關稅與廉價進口品等問題面臨壓力,此目標將帶來更大衝擊。捷克環境部長Petr Hladík日前表示:『考量到對重工業的影響,我們目前不支持此目標。』
歐洲是全球暖化速度最快的大陸之一,正經歷日益加劇的乾旱與極端天氣事件。但各國政府也必須兼顧產業競爭力等優先事項。
過去歐盟氣候目標的談判在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的成員國之間引發分歧,例如高度依賴煤炭的波蘭便長期擔憂能源轉型的成本。在這次討論中,愛沙尼亞環境部長Andres Sutt表示,該國評估在2040年前可達成80%的淨排放減量,但要達到更高目標,則有賴於碳捕捉與封存(CCS)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應用,以處理水泥製造等產業的排放。
為回應政治上的反彈,執委會正考慮引入彈性機制,以利成員國達成目標。其中一個選項是允許將國際碳權納入計算,但這可能會削弱歐盟對本國產業所要求的減碳力度。德國政府已提出此類方案,但主張國際碳權的使用量應限制在總減排目標的三個百分點內。另有政府消息人士透露,法國對此想法也抱持開放態度,但強調必須建立嚴格的控管機制,確保所使用的國際碳權具備真實的減排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