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未能對抗氣候變遷

  • 建檔日期:103-01-15
  • 點閱:467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調查顯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自1990年代以來在限制環境破壞方面已有一些進展,但在防止災難性氣候變遷方面的進展卻不足。OECD預測,CO2排放將繼續上升,到2050年將比現在增加50%。
調查的34個OECD國家,主要都是較成熟的經濟體,於1970年代其工廠和交通運輸的排放遠超過世界CO2排放的一半,然目前OECD國家排放占世界排放比重已降至30%,主因中國大陸和其他高經濟成長國家,如巴西、俄羅斯、印度、印尼與南非大量增加能源使用所致,前述國家約占全球排放40%。
OECD「2013年環境概覽(Environment at a Glance 2013;網址:http://www.keepeek.com/Digital-Asset-Management/oecd/environment/environment-at-a-glance-2013_9789264185715-en#page52)」報告表示,自1990年以來,成員國之能源密集度已下降25%,但仍遠低於保護地球所需的節約量。此報告主要檢視OECD國家透過減少化石能源使用等因應氣候變遷的努力,該報告表示,20年來整體能源結構幾乎沒有改變,雖然已有很多的煤炭改成天然氣,依然有80%依賴化石能源,再生能源僅占能源供給的9%。另一問題係交通運輸需求不斷增加,更小、更高效的引擎未能抵消成長17%的運具排放。
自1997年以來減少排放的重大政治驅動力是「京都議定書」,承諾排放減量的國家已有所進展,部分是由於經濟衰退和將高污染產業出口到中國大陸和其他開發中國家,但其國內的能效改善與能源轉換為再生能源等措施亦有所助益。表現最差的國家係於京都議定書做出承諾,隨後因政治因素拋棄承諾的美國、加拿大與澳洲。人均排放前四名的國家依序為澳洲、盧森堡、美國與加拿大。其中,盧森堡係因低燃料稅制吸引鄰國駕駛者前往加油而上榜;澳洲工業嚴重依賴燃煤發電並出口大量煤炭到中國大陸,去年新政府亦背棄對抗氣候變遷的國際努力;加拿大與澳洲一樣,並從事開採焦油砂的石油生產;美國的高人均碳排放量,則因人民的奢侈生活方式,以及強大的共和黨遊說力量支持化石能源產業並阻擋對抗氣候變遷所致。

World’s richest nations ‘failing’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Paul Brown, R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