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中國新增潔電力相當於英國2023年同期的全部發電量
- 建檔日期:113-08-16
- 點閱:21
資料顯示,中國在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量持續激增下,2024年上半年新增之潔淨能源發電量,與英國2023年同期所有來源的總發電量相當。
智庫能源暨潔淨空氣研究中心 (Centre for Research on Energy and Clean Air, CREA) 根據中國政府8/15發布資料進行分析之結果顯示,7月中國燃煤和燃氣發電量較前一年同期減5%。
最新資料強化一明顯趨勢,即中國在再生能源領域正在領先,太陽能和風能發電量創紀錄,讓世界其他國家黯然失色。分析家稱,此種轉變可能是世界目前避免氣候災難的最佳希望。
華盛頓特區亞洲政策研究所中國氣候中心主任李碩表示,在綠色科技方面,中國領先所有競爭對手,中國有真正的優勢,已建立龐大的綠色產業。
2023年,中國風能和太陽能發電裝置容量達到創紀錄的293 GW。2024年7月,中國太陽能和風能發電量超過燃煤。據Rystad Energy預測,至2026年僅太陽能發電就將超過燃煤,成為中國主要能源,裝置容量將超過1.38 TW,比燃煤多150 GW。
電動車產量激增,7月混合動力和純電動車占銷售的所有新車型的一半以上,鋼鐵業也在發生變動,今年上半年未發放燃煤工廠許可證。
潔淨技術的持續繁榮使部分分析師認為,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可能以達峰值,也許早在2024年2月就達峰了。中國為全球最大排放國,若中國能扭轉數十年來的持續快速成長(碳排量從2000年約36億噸增加到2022年的114億噸,幾乎增加兩倍)趨勢,將對全球氣候緊急情況產生重大影響。
中國碳排量約占全球1/4(約相當於所有已開發國家總和),沒有中國的減碳,就不可能有有效的全球氣候行動。
2020年中國承諾2030年之前排放量達峰值,此仍為官方目標。但分析人士長期以來一直認為,若政府採取足夠行動,中國有能力在 2025 年達峰值。為達成全球溫升限制在1.5℃ (科學家稱技術上仍然可行),全球排放量須在2030年前減半,惟除非中國排放能在2025年前達峰值並於之後至2030年間快速下降,否則不可能實現。
據CREA資料,能源使用和水泥生產的CO2排放(占中國碳排90%以上),自3月開始下降。CREA稱,中國今年第2季CO2排放下降約1%,是自清零新冠政策封鎖後,該國經濟重新開放以來的首次季度下降。
CREA 估計,在此次整體減排中,電力產業排放下降約3%,水泥製造排放下降約7%,石油消費量下降3%。
CREA分析師齊勤表示:若再生能源持續取代燃煤發電,2024年排放量可能持續減少,而有可能使2023年成為中國的排放峰值年。
然而,稱中國排放達峰值,只能是一暫定結論,因此項轉變背後的部分因素可能逆轉。中國房地產市場問題導致中國建築業放緩,意味減少使用高排放的混凝土,碳密集的鋼鐵業也陷入困境。
但在政府刺激措施影響下,這些市場可能再次回升,並推高排放量。此種情況以前也發生過:中國排放量在2014年之後下降,導致人們過早希望達峰值,但在2017年再次猛增,並在Covid-19危機期間繼續上升。
齊勤表示,2024 年上半年能源需求比預期增加更快,而增加不確定性,若這些趨勢持續下去,排放量可能保持平穩。
CREA首席分析師Lauri Myllyvirta認為:很明顯,經濟並未達到中國政策制定者所希望的狀態,因此他們採取的促進成長行動,將決定排放量的下降是否象徵達峰值。若成長轉向能源密集度較低產業,且持續當前的潔淨能源增加速度,排放量將開始長期下降。
主要問題是煤炭。儘管再生能源發電量不斷增加,但2023年燃煤仍占中國電力的60%。然而,新增容量成長率正在下降,今年上半年新增約8 GW。
儘管煤炭仍是中國電力部門和經濟的核心,但世界所需的排放量大幅下降仍將難以實現。
若川普贏得美國大選,他表示將讓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將使全球氣候行動陷入混亂。今年的COP29將在大選後數天開始,重點將討論氣候融資議題。之後,各國將被要求根據《巴黎協定》制定新NDC並於明年初提交。
如果川普輸了,中國將面臨美國更大壓力,要求在下一個國家計畫中同意更嚴格的減排。由於中國經濟正處於十字路口,潔淨能源的未來將與根深蒂固的煤炭和鋼鐵利益作鬥爭,美國大選的結果可能是中國達排放峰值的決定性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