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推動核電之下讓全球核電裝置再創新高
- 建檔日期:113-08-22
- 點閱:18
全球核電量已創歷史新高,其中中國與俄羅斯占據全球新增核反應爐的大部分。根據非營利組織日本原子力產業協會(Japan Atomic Industrial Forum, JAIF)及其他的數據來源,截至6月全球共有436 座正在運作的核反應爐,總裝置容量約為416 GW,超過 2018 年創下的414 GW的紀錄。今年截至 6 月,中國、美國、韓國與印度各有一座新核反應爐投入運行,總裝置容量為4.53 GW。在此期間,只有1座位於俄羅斯的 1 GW核反應爐退役。
中國無論是在產能或技術方面都快速取得進步,過去10年建造的約70座核反應爐中,約 60% 都位於中國與俄羅斯。在此期間,中國建造 39 座核反應爐,發電能力增加4倍。
在運行中的核反應爐方面,中國與法國並列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而核電是中國努力減少碳排放與空氣污染的一環,中國約70%的電力依賴化石燃料電廠。
俄羅斯在核反應爐數量上已經趕上日本。在俄羅斯33座運作的核反應爐中,有9座是在過去10年內開始運行的。此外,該國還有10座核反應爐正在興建中及20多座核反應爐在規劃階段,以減少對天然氣(俄羅斯主要出口產品)的消費。
在關於減少碳排放的爭論中,核電常常被再生能源所掩蓋,但核電作為穩定的零排放能源來源,正受到另一種關注。在去(2023)年的COP28氣候峰會上,22 國家承諾到2050年核電裝置容量達1,200 GW的目標,是2020 年的三倍。這將會需要至少600座新核反應爐,但目前全球僅規劃160座核反應爐。日本、英國與法國正在建造更多核反應爐,韓國已經取消逐步淘汰核電的計畫,而瑞典則取消建造新核反應爐的限制。但供應鏈需要迎頭趕上。一座核電廠需要1,000萬個零件。當新的建設停止時,即使是暫時停止,供應鏈也會出現中斷。
日本經濟產業省的一位官員表示,中俄兩國在下一代核反應爐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去(2023)年12月,世界上第一座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SMR)在中國山東省的一座核電廠投入商業營運。就在一個月前,美國開發商 NuScale Power 以獲利為由取消 SMR 專案。在美國,SMR 預計最快要到 2030 年左右才能投入商業化使用。美國智庫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undation, ITIF) 提到,在大規模布建第四代核反應爐(包含SMR)的能力方面,中國可能領先美國10到1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