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N研究顯示,德國綠氫電解容量的成長依賴公共資金的支持
- 建檔日期:113-11-29
- 點閱:4
公用事業公司E.ON與EWI能源研究所進行為期六個月的研究顯示,從春季開始,德國電解容量成長約68% (達111 MW),惟其綠氫市場發展主要仍依賴於公共支出。
德國希望建立電解容量,利用風能和太陽能生產自己的綠氫,以清理煉鋼和水泥等工業的碳足跡,並替代化石燃料。E.ON表示:
•建造中或具備最終投資決策的專案比例,已從占2030年11.3 GW電解容量目標的3%,上升到9%。但加快進展的唯一因素是政府規劃下的承諾支援。
•僵化或缺失的氫能法規,意味潛在投資者對新價值鏈缺乏可見性。高電價也使未來的氫成本看起來高得令人望而卻步。若德國不設法轉向氫能,其工業可能錯過在全球市場上與美國和中國等國成功競爭的機會。
•德國政府的充足進口設施目標是可能實現。政府預計到2030年,氫需求量將達到每年95-130 TWh,其中50%-70%將來自進口。核心氫管線網絡計畫與海運進口計畫相輔相成,已吸引國有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 240億歐元貸款。
•氫經濟的加速仍然疲軟,只有歐洲共同利益重要專案(Important Projects of Common European Interest, IPCEI)下的支持承諾才能促進產能和投資決策的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