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德國太陽谷自一個陰暗的土地興起

  • 建檔日期:097-05-16
  • 點閱:330

在德國東部那些礦區與重工業區已失去昔日的光芒,多虧了太陽能光電板製造業如Q-Cells等工廠在此建立了所謂的太陽谷,才又恢復生機;這都要歸功於德國政府大力的補助,讓太陽能發電裝置容量佔全球一半的德國能源市場支持其成長。但現在,德國有些人士認為太陽能光電產業太成功了,有必要立法加以限制,讓資源能夠運用在其他領域。太陽能產業警告,減少誘因可能危及德國在應用技術方面的領先,例如美國與日本都曾經是太陽能明星國家,但因缺乏政府補助而使得太陽能市場衰退。目前爭議的重點是再生能源法,該法要求電力公司要以優惠價格,全數收購再生能源開發者所產生的電力,並維持該收購價格20年;這種保證價格收購機制讓許多人放心投入太陽能光電的設置,2007年太陽能發電量比2006年增加60%;但太陽能發電量只佔德國總發電量的0.6%,而風力發電量佔總發電量的6.4%。由於這種有效的驅動力,西班牙、法國、義大利與希臘,甚至美國加州都師法其制度;德國立法委員Hermann Scheer指出,“德國是全球的驅動力,但更重要的是不要讓這模式變成跛鴨。”現在修法的重點,是將簽約的保證收購價格由每年調降5%,在2009年先降30%,此後每年調降9%;而保證年限也可能由20年縮短為15年。太陽能產業認為修法的支持者可能有風電產業,因為風電產業是資本密集的企業才有能力參與,但太陽能產業參與者可以小至家庭個人,有意想不到的競爭力。然而太陽能產業在德國有隱憂,畢竟德國不是以陽光出名的國家,太陽能發電效率不佳影響操作成本;而太陽能產業的成功讓光電板原料缺貨、價格居高不下,Q-Cells的執行長Milner先生表示,“你可以一等再等一直等到成本會下降,但這回時間太長了。”

Germany: Solar Valley Rises in an Overcast Land -New York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