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列印
  • 回上一頁

空調:涼爽

  • 建檔日期:099-08-03
  • 點閱:335

空調在某些社會裡成為必要品,而在另一些社會裡成為地位象徵;但也因此讓人們不再受到氣候的限制,然而其對環境的衝擊令人寒慄。早在1992年英國劍橋大學人類學家Gwyn Prins,在題為"有關空調族與酷涼說(On Condis and Coolth)"的文章中批評對於空調的依賴,認為對於一個已顯貪婪的社會,空調是不必要奢侈的極端案例。如今空調在美國耗用15%的能源,約等於全非洲的耗能量。今年夏季的高溫,讓中國、印度等開發中國家的空調機市場暴漲;即使在英國並非必需品,也預估未來20年銷售量擴大50%。而空調機的耗能與使用的冷媒洩漏,排放的溫室氣體對於全球暖化有相當的貢獻;然而愈暖化就愈需要冷氣,其循環影響令人感到寒慄。其實古人以扇子驅熱,到古建築物設置涼亭,都是有意人為調節居住溫度;到18世紀Benjamin Franklin與John Hadley將蒸發降溫原理應用在表面上,為後來Willis Haviland Carrier於1902年在紐約水牛城生產的第一部電動空調機開路,此後新產業興起。到如今,各種強調涼爽就是舒適的行銷概念、產品設計、生活方式、氣氛情調、衛生健康的說法舖天蓋地的灌輸在我們的社會,人們是否有能耐抗拒空調的誘惑呢?心靜自然涼的輔助方式包括
製造微風:身體產生的微熱可藉電風扇送風驅散。
拔掉插頭:電器通電會生熱,不使用時應關燈拔插頭。
往地下室:古人穴居避暑是有道理的,有地下室就多利用。
保持潮溼:可裝設灑水器,或設置噴霧器。
遮蔭蔽日:植物可因產生蒸發與陰影而有涼爽效果。
清涼上工:上班時間可要求衣著適度清涼寬鬆。
而這都是為了節省能源。

Air conditioning: Cold comfort - Independ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