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與溫室氣體政策
能源與溫室氣體政策
2025-10-21 Line通報:歐盟為協助產業因應能源價格與EU ETS碳價上漲,將修訂補助指導方針(State aid measures)擴大補助電力成本的部門(如礦石開採、紡織品、橡膠),以
2025-10-21 Line通報:國際海事組織(IMO)淨零框架(Net-Zero Framework)提案因美國兩度威脅將報復同意國以及化石燃料大國(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等)反對,將延後提案表
2025-10-20 Line通報:歐盟為爭取能源市場主導地位,於淨零產業法(Net Zero Industry Act)原目標(2030年淨零技術產能滿足40%國內產能需求)加碼歐盟潔淨技術產能佔全球
2025-10-17 Line通報:印尼因2027年起強制汽油添加10%生質乙醇(bioethanol)將產生龐大國內乙醇需求,然國內乙醇產業(如蔗農)表示現有產能不夠供應且要求政府抵制國
2025-10-16 Line通報:馬來西亞為助鋼鐵、水泥及能源業等因應碳稅徵收並維持競爭力,考慮延後氣候變遷減緩及調適措施的入法期程並緩徵碳稅(原定2026年),以進
2025-10-16 Line通報:印尼為促進國際碳交易並吸引外資支持其氣候目標,將重啟停滯四年的國際碳交易市場並制定更嚴謹及透明的規則(如避免雙重計算),以確保
2025-10-14 Line通報:歐美因高昂能源價格及嚴謹法規致使碳捕捉成本高達每噸300美元(比中國每噸30-40美元多3.3至10倍),需重大技術突破並商模化才能於2050年將成本
2025-10-13 Line通報:德國柏林因2023年起強制新建及翻修(renovate)建築物安裝屋頂型太陽光電,屋頂型太陽能裝置容量上升約2.4倍(從2023年初194兆瓦上升至2025年10月459
2025-10-13 Line通報:德國經濟部顧問為確保產業長期競爭力,建議產業政策重點支持對象從傳統大型產業轉向創新高成長產業(如人工智慧、核能技術等)並適度放
2025-10-13 Line通報:COP30 為強化碳移除技術(CDR)氣候與經濟效益,將設立「CDR30」專門展館展示及推廣最新CDR成果、促進產業政策與資金投入討論,並成立「碳移除
2025-10-08 Line通報:德國經濟部考量因應鄰避效應而建置碳捕捉及封存(CCS)地下運輸管道過於昂貴,呼籲民眾支持陸上碳封存的技術,以降低財政支出並加速達成
2025-10-08 Line通報:德國為鼓勵更多企業轉向低碳設施與技術,啟動第二輪碳價差合約(CCfD)競標,將提升補助金額(從2024年約24億提升至60 億歐元(約70億美元))並彈
2025-10-08 Line通報:COP30 為強化碳移除技術(CDR)氣候與經濟效益,將設立「CDR30」專門展館展示及推廣最新CDR成果、促進產業政策與資金投入討論,並成立「碳移除
2025-10-03 Line通報:英國考量歐盟CBAM全面實施時間(2026年)早於英國CBAM推出時間(2027年)恐增加英國企業負擔,爭取歐盟CBAM自2026年起豁免英國企業,但仍不能防止低
2025-10-03 Line通報:馬來西亞為避免鋼鐵業過量生產低品質鋼材以及中國傾銷所導致的產能過剩問題,發布2025至2035年鋼鐵產業路徑圖計劃提高產品品質(利用碳稅
2025-10-01 Line通報:日本因電網韌性不足,致使核電機組重啟後的新增電量排擠再生能源輸電量而棄電率創新高(年增38.2%至17.7億度),已導致2024年52家再生能源開
2025-10-01 Line通報:巴西為鼓勵各國加速利用永續燃料達成淨零目標,於COP 30聯合國氣候峰會提議在2035年前將永續燃料(生物燃料、合成燃料、氫能等)產量與使用
2025-09-30 Line通報:歐盟理事會為降低企業行政負擔,通過歐盟簡化套案(EU Omnibus)中的簡化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提案,內容包括縮小適用範圍(豁免個人及中小型企
2025-09-30 Line通報:俄國更新國家自定貢獻(NDC)目標,承諾2035年排放量降至1990年水平65-67%,雖排放減量比前次目標(2030年排放量降至1990年水平70-75%)更為積極,然ND
2025-09-26 Line通報:德國聯邦經濟事務與能源部為務實推動氫能發展,建議政府釋放支持低碳氫(如藍氫)發展的訊號以鼓勵市場多元擴大氫能運用,並強化跨境氫
2025-09-26 Line通報:國際能源署(IEA)報告指出,東南亞電力需求成長速度全球最快(2024年成長率超過7%約全球平均2倍)且高度依賴化石燃料,應善用其太陽能與風能
2025-09-25 Line通報:中國更新國家自定貢獻(NDC)目標,提出2035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較峰值(暫預估為2030年)減少7-10%、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例(從2030年25%提升至2035年30
2025-09-25 Line通報:英國保守黨剛於9月初考慮廢除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並全力開發北海油氣資源,自由民主黨便緊接放棄其2045年淨零目標改提案2050年淨零目標,恐
2025-09-24 Line通報:英國保守黨剛於9月初考慮廢除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並全力開發北海油氣資源,自由民主黨便緊接放棄其2045年淨零目標改提案2050年淨零目標,恐
2025-09-19 Line通報:英國排放交易系統根據第一階段(2021至2027年)免費排放配額分配方法(前兩年生產量、產業標竿、碳洩漏風險),於9月繼續下調免費排放配額至2,5
2025-09-19 Line通報:德國總理為確保產業能源供應與價格穩定,考慮於新燃氣發電機組發電量足以取代現有燃煤電廠之後才關閉剩餘燃煤電廠,以避免去年冬天供
2025-09-17 Line通報:挪威欲擴大在北海的碳封存發展,適逢芬蘭積極發展人工碳匯卻因地質限制無法進行碳封存,因此雙方合作簽署二氧化碳運輸與封存合作備忘
2025-09-17 Line通報:韓國總統在就職百日記者會上表示興建核電廠耗時長(至少15年),又小型模組反應堆 (SMR) 技術仍未經驗證,因此可在一至兩年內開發完成的再
2025-09-17 Line通報:美國能源部長在國際原子能總署 (IAEA)大會中表示為確保全球高速發展的AI產業有充足電力,將積極推動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s)作為基載電力來
2025-09-12 Line通報: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與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 (GHG Protocol)為統一溫室氣體會計標準,宣布建立夥伴關係整合兩方(ISO 1406X 系列及企業會計與報告
2025-09-12 Line通報:美國資訊和監管事務辦公室 (OIRA)依據Regulatory Flexibility Act (RFA)發布2025春季議程 (2025 Unified Agenda) 預告各政府單位未來環境政策規劃,內容包括
2025-09-11 Line通報:美國能源情報署(EIA)表示進口生物柴油與再生柴油因稅收抵免取消以及使用規範(美國再生燃料標準(Renewable Fuel Standard)燃料混合規範)不明確,
2025-09-10 Line通報:挪威能源部考量全球首座具商業規模的碳捕集與封存(CCS)設施過度依賴政府補貼(佔總成本的三分之二),指出應刺激高碳排企業長期投資CCS才能
2025-09-03 Line通報:新加坡能源市場管理局(EMA)受東協核能發展趨勢影響且考量新加坡核能技術已成熟,評估先進核能技術(如小型模組化反應器,SMR)在新加坡使用
2025-09-02 Line通報:歐洲能源交易所 (EEX) 為協助企業評估2026年全面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進口成本,將每周五發布CBAM碳定價參考價格(reference price),並根據
2025-09-02 Line通報:歐盟執委會發布報告顯示,目前歐洲二氧化碳移除(CDR) 供應量(每年60萬噸)不足以達成2050年淨零目標(需每年1.14億噸),因此建議歐盟增加資金
2025-09-01 Line通報:歐洲執委會啟動三項CBAM規則的意見徵詢,並預計於今(2025)年第四季發布產品碳含量(embedded emissions)的計算方法、CBAM憑證數量的調整機制,以及
2025-08-29 Line通報:德國為實現2030年再生能源目標,增加2025年上半年的裝置容量批准量(達7.8GW新高)與案件審查速度(縮短20%至18個月),進而使新增裝置容量較去(20
2025-08-29 Line通報:全球最大離岸風電開發商Orsted因美國撤銷其離岸風電開發許可,面臨財務危機,未來將仰賴英國、德國、波蘭和台灣風場開發維持財務穩定
2025-08-29 Line通報:美國因《大而美法案》計劃取消電動車與潔淨能源的稅收抵免,造成製造業減碳投資額大幅下降(Q2 總計110億美元較Q1下降15%,較去年同季下降1
2025-08-28 Line通報:美國與韓國簽署核電與液化天然氣(LNG)合作備忘錄,於美國共同建置營運小型模組化反應器(SMR)、投資核燃料製造設備、強化德州核能發展,並
2025-08-27 Line通報:德國環境署(UBA)考量碳捕捉與封存技術(CCS)當前儲存容量有限以及短期擴大容量成本高昂,呼籲應優先減少建築、運輸與工業部門的排放,以確
2025-08-26 Line通報:中國發布碳定價規劃的具體承諾與時程,計劃在2027年前擴大排放交易體系統範圍至工業領域,並在2030年前從管制每單位經濟產出排放量(排放
2025-08-26 Line通報:新加坡考量中小型上市公司有範疇三數據蒐集困難,規劃將中小型上市公司(市值10億新幣以下與非海峽時報指數成分股(Straits Times Index)公司)的
2025-08-25 Line通報:國際能源智庫報告指出,中國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受限於電網基礎設施與儲能設施,因此發電量未能進入電網送至使用端,故仍高度依賴煤炭發
2025-08-25 Line通報:歐洲煉油業因失去政策優惠(失去免費排放配額)面臨生產成本增加,以及因再生能源法規拉高顧客(航空業等)低碳燃料需求,故轉向低成本且低
2025-08-22 Line通報:歐盟為維持歐美貿易友好合作,消弭雙方障礙,因此重新調整對美國能源商品的採購額(7,500億美元),以平息歐盟內部認為前次協議採購額過高
2025-08-21 Line通報:歐元因美國淡出永續金融領域,持續成為永續債券最主要發行貨幣(2024年佔45%),加上外國投資者(如亞洲)持續增長,以及歐盟簡化監管規定鼓
2025-08-20 Line通報:新加坡與泰國簽署《巴黎協定》第6.2條協議,透過在泰國推動林業、潔淨能源及零排放運輸等相關國際減碳項目,獲得減量額度,並用於達成
2025-08-19 Line通報:媒體透漏韓國針對第四次排放交易計畫(2026至2030年),計劃逐步提高電力部門的有償配額比例(從原10%至2026 年 20%、2027 年 30%、2028 年 40%、2029 年
2025-10-21 Line通報:國際海事組織(IMO)淨零框架(Net-Zero Framework)提案因美國兩度威脅將報復同意國以及化石燃料大國(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等)反對,將延後提案表
2025-10-20 Line通報:歐盟為爭取能源市場主導地位,於淨零產業法(Net Zero Industry Act)原目標(2030年淨零技術產能滿足40%國內產能需求)加碼歐盟潔淨技術產能佔全球
2025-10-17 Line通報:印尼因2027年起強制汽油添加10%生質乙醇(bioethanol)將產生龐大國內乙醇需求,然國內乙醇產業(如蔗農)表示現有產能不夠供應且要求政府抵制國
2025-10-16 Line通報:馬來西亞為助鋼鐵、水泥及能源業等因應碳稅徵收並維持競爭力,考慮延後氣候變遷減緩及調適措施的入法期程並緩徵碳稅(原定2026年),以進
2025-10-16 Line通報:印尼為促進國際碳交易並吸引外資支持其氣候目標,將重啟停滯四年的國際碳交易市場並制定更嚴謹及透明的規則(如避免雙重計算),以確保
2025-10-14 Line通報:歐美因高昂能源價格及嚴謹法規致使碳捕捉成本高達每噸300美元(比中國每噸30-40美元多3.3至10倍),需重大技術突破並商模化才能於2050年將成本
2025-10-13 Line通報:德國柏林因2023年起強制新建及翻修(renovate)建築物安裝屋頂型太陽光電,屋頂型太陽能裝置容量上升約2.4倍(從2023年初194兆瓦上升至2025年10月459
2025-10-13 Line通報:德國經濟部顧問為確保產業長期競爭力,建議產業政策重點支持對象從傳統大型產業轉向創新高成長產業(如人工智慧、核能技術等)並適度放
2025-10-13 Line通報:COP30 為強化碳移除技術(CDR)氣候與經濟效益,將設立「CDR30」專門展館展示及推廣最新CDR成果、促進產業政策與資金投入討論,並成立「碳移除
2025-10-08 Line通報:德國經濟部考量因應鄰避效應而建置碳捕捉及封存(CCS)地下運輸管道過於昂貴,呼籲民眾支持陸上碳封存的技術,以降低財政支出並加速達成
2025-10-08 Line通報:德國為鼓勵更多企業轉向低碳設施與技術,啟動第二輪碳價差合約(CCfD)競標,將提升補助金額(從2024年約24億提升至60 億歐元(約70億美元))並彈
2025-10-08 Line通報:COP30 為強化碳移除技術(CDR)氣候與經濟效益,將設立「CDR30」專門展館展示及推廣最新CDR成果、促進產業政策與資金投入討論,並成立「碳移除
2025-10-03 Line通報:英國考量歐盟CBAM全面實施時間(2026年)早於英國CBAM推出時間(2027年)恐增加英國企業負擔,爭取歐盟CBAM自2026年起豁免英國企業,但仍不能防止低
2025-10-03 Line通報:馬來西亞為避免鋼鐵業過量生產低品質鋼材以及中國傾銷所導致的產能過剩問題,發布2025至2035年鋼鐵產業路徑圖計劃提高產品品質(利用碳稅
2025-10-01 Line通報:日本因電網韌性不足,致使核電機組重啟後的新增電量排擠再生能源輸電量而棄電率創新高(年增38.2%至17.7億度),已導致2024年52家再生能源開
2025-10-01 Line通報:巴西為鼓勵各國加速利用永續燃料達成淨零目標,於COP 30聯合國氣候峰會提議在2035年前將永續燃料(生物燃料、合成燃料、氫能等)產量與使用
2025-09-30 Line通報:歐盟理事會為降低企業行政負擔,通過歐盟簡化套案(EU Omnibus)中的簡化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提案,內容包括縮小適用範圍(豁免個人及中小型企
2025-09-30 Line通報:俄國更新國家自定貢獻(NDC)目標,承諾2035年排放量降至1990年水平65-67%,雖排放減量比前次目標(2030年排放量降至1990年水平70-75%)更為積極,然ND
2025-09-26 Line通報:德國聯邦經濟事務與能源部為務實推動氫能發展,建議政府釋放支持低碳氫(如藍氫)發展的訊號以鼓勵市場多元擴大氫能運用,並強化跨境氫
2025-09-26 Line通報:國際能源署(IEA)報告指出,東南亞電力需求成長速度全球最快(2024年成長率超過7%約全球平均2倍)且高度依賴化石燃料,應善用其太陽能與風能
2025-09-25 Line通報:中國更新國家自定貢獻(NDC)目標,提出2035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較峰值(暫預估為2030年)減少7-10%、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例(從2030年25%提升至2035年30
2025-09-25 Line通報:英國保守黨剛於9月初考慮廢除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並全力開發北海油氣資源,自由民主黨便緊接放棄其2045年淨零目標改提案2050年淨零目標,恐
2025-09-24 Line通報:英國保守黨剛於9月初考慮廢除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並全力開發北海油氣資源,自由民主黨便緊接放棄其2045年淨零目標改提案2050年淨零目標,恐
2025-09-19 Line通報:英國排放交易系統根據第一階段(2021至2027年)免費排放配額分配方法(前兩年生產量、產業標竿、碳洩漏風險),於9月繼續下調免費排放配額至2,5
2025-09-19 Line通報:德國總理為確保產業能源供應與價格穩定,考慮於新燃氣發電機組發電量足以取代現有燃煤電廠之後才關閉剩餘燃煤電廠,以避免去年冬天供
2025-09-17 Line通報:挪威欲擴大在北海的碳封存發展,適逢芬蘭積極發展人工碳匯卻因地質限制無法進行碳封存,因此雙方合作簽署二氧化碳運輸與封存合作備忘
2025-09-17 Line通報:韓國總統在就職百日記者會上表示興建核電廠耗時長(至少15年),又小型模組反應堆 (SMR) 技術仍未經驗證,因此可在一至兩年內開發完成的再
2025-09-17 Line通報:美國能源部長在國際原子能總署 (IAEA)大會中表示為確保全球高速發展的AI產業有充足電力,將積極推動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s)作為基載電力來
2025-09-12 Line通報: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與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 (GHG Protocol)為統一溫室氣體會計標準,宣布建立夥伴關係整合兩方(ISO 1406X 系列及企業會計與報告
2025-09-12 Line通報:美國資訊和監管事務辦公室 (OIRA)依據Regulatory Flexibility Act (RFA)發布2025春季議程 (2025 Unified Agenda) 預告各政府單位未來環境政策規劃,內容包括
2025-09-11 Line通報:美國能源情報署(EIA)表示進口生物柴油與再生柴油因稅收抵免取消以及使用規範(美國再生燃料標準(Renewable Fuel Standard)燃料混合規範)不明確,
2025-09-10 Line通報:挪威能源部考量全球首座具商業規模的碳捕集與封存(CCS)設施過度依賴政府補貼(佔總成本的三分之二),指出應刺激高碳排企業長期投資CCS才能
2025-09-03 Line通報:新加坡能源市場管理局(EMA)受東協核能發展趨勢影響且考量新加坡核能技術已成熟,評估先進核能技術(如小型模組化反應器,SMR)在新加坡使用
2025-09-02 Line通報:歐洲能源交易所 (EEX) 為協助企業評估2026年全面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進口成本,將每周五發布CBAM碳定價參考價格(reference price),並根據
2025-09-02 Line通報:歐盟執委會發布報告顯示,目前歐洲二氧化碳移除(CDR) 供應量(每年60萬噸)不足以達成2050年淨零目標(需每年1.14億噸),因此建議歐盟增加資金
2025-09-01 Line通報:歐洲執委會啟動三項CBAM規則的意見徵詢,並預計於今(2025)年第四季發布產品碳含量(embedded emissions)的計算方法、CBAM憑證數量的調整機制,以及
2025-08-29 Line通報:德國為實現2030年再生能源目標,增加2025年上半年的裝置容量批准量(達7.8GW新高)與案件審查速度(縮短20%至18個月),進而使新增裝置容量較去(20
2025-08-29 Line通報:全球最大離岸風電開發商Orsted因美國撤銷其離岸風電開發許可,面臨財務危機,未來將仰賴英國、德國、波蘭和台灣風場開發維持財務穩定
2025-08-29 Line通報:美國因《大而美法案》計劃取消電動車與潔淨能源的稅收抵免,造成製造業減碳投資額大幅下降(Q2 總計110億美元較Q1下降15%,較去年同季下降1
2025-08-28 Line通報:美國與韓國簽署核電與液化天然氣(LNG)合作備忘錄,於美國共同建置營運小型模組化反應器(SMR)、投資核燃料製造設備、強化德州核能發展,並
2025-08-27 Line通報:德國環境署(UBA)考量碳捕捉與封存技術(CCS)當前儲存容量有限以及短期擴大容量成本高昂,呼籲應優先減少建築、運輸與工業部門的排放,以確
2025-08-26 Line通報:中國發布碳定價規劃的具體承諾與時程,計劃在2027年前擴大排放交易體系統範圍至工業領域,並在2030年前從管制每單位經濟產出排放量(排放
2025-08-26 Line通報:新加坡考量中小型上市公司有範疇三數據蒐集困難,規劃將中小型上市公司(市值10億新幣以下與非海峽時報指數成分股(Straits Times Index)公司)的
2025-08-25 Line通報:國際能源智庫報告指出,中國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受限於電網基礎設施與儲能設施,因此發電量未能進入電網送至使用端,故仍高度依賴煤炭發
2025-08-25 Line通報:歐洲煉油業因失去政策優惠(失去免費排放配額)面臨生產成本增加,以及因再生能源法規拉高顧客(航空業等)低碳燃料需求,故轉向低成本且低
2025-08-22 Line通報:歐盟為維持歐美貿易友好合作,消弭雙方障礙,因此重新調整對美國能源商品的採購額(7,500億美元),以平息歐盟內部認為前次協議採購額過高
2025-08-21 Line通報:歐元因美國淡出永續金融領域,持續成為永續債券最主要發行貨幣(2024年佔45%),加上外國投資者(如亞洲)持續增長,以及歐盟簡化監管規定鼓
2025-08-20 Line通報:新加坡與泰國簽署《巴黎協定》第6.2條協議,透過在泰國推動林業、潔淨能源及零排放運輸等相關國際減碳項目,獲得減量額度,並用於達成
2025-08-19 Line通報:媒體透漏韓國針對第四次排放交易計畫(2026至2030年),計劃逐步提高電力部門的有償配額比例(從原10%至2026 年 20%、2027 年 30%、2028 年 40%、2029 年





